特产

【图说通山㉕】在通山纯手工的红薯粉丝,原来是这样“漏”出来的

阅读量 2024-01-30 10:06 来源:通山县融媒体中心

前言:县融媒体中心与县摄影家协会合办《图说通山》栏目,旨在通过摄影家们的镜头,通过图文的形式展现通山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充分展示通山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彰显通山的独特魅力。

元旦临近,通山的红芋细粉,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旺季。但现在会吃的人都知道,老家人自己做的纯手工红芋粉,虽然贵一点,但吃起来口感确实不一样。煮起来不容易烂,色泽透亮,吃起来软软的,香香的,而且还特别筋道。

▲元旦临近,村民正在手工打磨红薯粉

那么多红薯,一个个清洗、磨成粉、过滤、沉淀,个中工序,个中繁琐,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

洗净后的红薯,首先是要把其进行粉碎,一遍一遍地过筛除杂质,提纯淀粉。然后再用纱布吊挂起来,过滤出其中的水分。

要制作成的一道民间美味,诀窍是少不了的,村民对我说,要想吃到口感极佳的细粉,制作细粉的温度很重要,如今这个时节,是制作细粉的最佳时机。

只见师傅拿着杆秤,在仔细地称着一些红芋的淀粉和白矾,师傅说,这个步骤叫打“芡”。

随后,再往大缸里面加入合适比例的水和红芋淀粉,几个人用手再用力搅拌。在机械化普及的今天,很多制作细粉的作坊,基本会采用机器搅拌,但口感和手工搅拌得相比,还是差距不少。

经过三十多分钟的人工搅拌,大缸里的“面糊”的软硬程度和黏度才能达到最佳标准。这时,就就真正到了“漏粉条”的关键时刻。

此时,大锅的水已经沸腾,师傅喊一声“开始”,就把带孔的铁漏瓢放在锅的上方,把和好的粉面揪一团撂到漏瓢里,左手抓住瓢把,右手握拳不停地捶打瓢里的粉团,“嘭嘭”声从粉坊传向远处。里面的面糊状的淀粉,就会从十几个圆孔里,丝丝缕缕地落入下面的锅中。

▲村民正在用冷水给红薯粉降温

接下来,一旁的师傅,看到锅里粉条熟透后,快速把粉条捞起,放入装满冷水的大铁盆里,进行降温定型,这个步骤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增加红薯粉的韧性。要知道,这才是真正无任何添加剂的纯手工粉条。

随后,再把盆中冷却后的粉条捞出来,一绺一绺地挂到一段长约六七十公分的木竿上,送到粉坊外的空地上晾晒。挂粉条最关键的过程,还是在晒粉条。头天晚上挂出来的粉条,第二天一大早就得去一丝一丝地疏松开。

▲经过了勤劳人民的双手造就的美味红薯粉线

大自然的馈赠来之不易,勤劳人民的智慧更难能可贵,手工薯粉线这天时、地利、人和不可或缺的制作工序,成就了舌尖的美味,更折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品质不断地追求和向往。


文:唐成

图:周建军


编辑:徐薇

推荐新闻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