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刘先珍:三尺讲台守初心 二十八载润桃李

阅读量 2025-09-11 10:47 来源:通山县融媒体中心

本网讯(全媒体记者 明洁 见习记者 徐聂  阮班浩)当第 41 个教师节的晨光漫过慈口的群山褶皱,在富水库区碧波倒映的晨雾里,这位已坚守讲台 28 年的乡村女教师,又一次把教案摊开在沾着露水的课桌上。她,就是湖北省农村骨干教师、咸宁市十佳师德标兵、2024年咸宁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通山县优秀教师、慈口乡中学老师刘先珍。28 载春秋,足够让库区的渡船换过三代橹桨,让山坡的桔花开谢二十八个轮回,却未让她离开三尺讲台 —— 她把知识点熬成库区娃能听懂的乡音,连家访的路都走成了库区岸边的 "教育经纬"。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九月阴沉的午后四点,慈口中学初三(2)班教室灯火通明。51岁的刘先珍正带着学生朗读《乡愁》,温润的声音穿透细雨,在教室里缓缓流淌。

慈口乡地处偏远,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她深知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日复一日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她用耐心和智慧点燃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扎根教育沃土”的深刻内涵。

除了课堂教学,刘老师更是学生们的“贴心人”。她关心每一位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困难和烦恼。

不仅如此,她更是年轻教师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作为在校时间最长的教师,刘先珍老师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

二十八载春秋,刘老师把忠诚献给了教育事业,把爱心献给了库区学生。她以不懈的奋斗书写了平凡而闪光的人生,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价值追求与责任担当。

刘先珍老师的故事,不仅是一个教师的坚守,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她让我们看到,教育的力量可以跨越时空、润物无声,而师者的光芒,正在于平凡之中的伟大担当。

编后语:

教师节的意义从不在鲜花与赞美的堆砌,而在这样扎根乡村教育园地的坚守 —— 刘先珍把 “教师”二字写在库区的秋风里、写在学生的成长里。她始终像库区的灯塔,守着一批又一批渴望“看见山外”的眼睛。用 28 年的时光证明:最动人的教育,是有人愿意把自己变成一束光,照亮富水库区的求学路,让每一个库区娃都能带着这份温暖,勇敢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编辑:徐薇

推荐新闻

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