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全媒体记者 华小雯 见习记者 汪盈盈 黄崇登)以前通羊河的臭水沟早没影了,现在河水清得能看见小鱼游,岸边的樱花、垂柳顺着步道铺开。晨雾没散时,河面飘着淡淡的水汽,晨练的人伴着鸟鸣走;傍晚夕阳一照,河水金闪闪的。市民说,这景儿看着舒心,住这儿天天见着,心里都亮堂!
清晨的通山,叫醒城市的不只是闹钟,还有通羊河的清波。在金日花园旁的通羊河游步道上,市民田女士牵着小狗缓步而行,泛着粼光的河面、两岸缤纷的花簇、错落的休闲座椅,构成一幅惬意的生态画卷。这是通山县历时多年、投入3亿元实施通羊河系统治理后,给县城带来的显著变化。如今,这条贯穿县城的“母亲河”重焕生机,沿岸10万群众尽享生态红利。
通羊河东升桥至塘家河段,全长8公里,是通山县城的“生态生命线”。此前,该河段曾面临水质变差、垃圾堆积、河堤老化等问题,影响居民生活与城市形象。为破解这一难题,通山县以“水质净化、两岸绿化、堤岸亮化”为核心目标,启动系统治理工程:累计清淤19万立方米,彻底清除河道淤积污染物;加固两岸河堤12公里,拓宽硬化沿河公路3.6公里,新建生态护坡2公里,提升河道防洪能力与生态韧性;同步配套建设游步道、“口袋”公园等休闲设施,一步步让“生命线” 找回活力。
清晨的河畔,最热闹的要数晨练的市民。谢道富就是其中一员,说起通羊河的变化,他有说不完的话。
河畔的“口袋”公园更是贴心,1.6公里的木栈道旁,随处可见休息座椅,走累了坐下来,吹吹河风、看看风景,惬意得很。
碧水为墨,绿为笔,通羊河的变化,是通山人水和谐的生动写照。未来,通山县还会继续守护这湾碧水,让 “母亲河” 永葆活力,成为推动县域发展、滋养百姓生活的 “绿色动脉”!
编后语: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将“人民至上”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始终与49万通山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努力让广大干群看到更多变化、得到更多实惠。治理通羊河就是其中多个民生实事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