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调解不成功如何解决
在当今社会合同纠纷日益增多协商调解作为应对纠纷的有效途径之一往往可以促进双方当事人和解,节省时间和成本。协商调解并非总能取得成功,一旦协商调解不成功当事人该怎样去应对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协商调解不成功时的应对方法。
一、仲裁途径
1. 仲裁的概念与特点
仲裁,是指双方当事人依照自愿原则,达成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给预约的仲裁机构实施审理和裁决的一种纠纷解决办法。仲裁具有以下特点:
(1)自愿性:双方当事人自愿选择仲裁办法解决纠纷,不受任何外界压力。
(2)专业性:仲裁机构由具有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仲裁员组成能够保证裁决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3)独立性:仲裁机构独立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不受任何干预。
(4)灵活性:仲裁程序较为灵活,当事人能够依照实际需要约好仲裁程序。
2. 仲裁程序的启动
当协商调解不成功时,双方当事人能够向约好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启动仲裁程序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双方当事人已达成仲裁协议。
(2)纠纷属于仲裁范围。
(3)仲裁机构具备法定资质。
3. 仲裁裁决的效力
仲裁裁决具有司法表现的效力,一旦裁决书生效双方当事人理应履行裁决结果。假如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实施。
二、民事诉讼途径
1. 民事诉讼的概念与特点
民事诉讼,是指当事人因合同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审理并作出判决的一种纠纷解决形式。民事诉讼具有以下特点:
(1)法定性:民事诉讼程序严格遵循《人民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2)强制性:法院作出的判决具有强制实行力。
(3)权威性:法院判决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
2. 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
当协商调解不成功,且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未有协定仲裁形式或是说事后未达成仲裁协议时,当事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启动民事诉讼程序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纠纷属于人民法院管辖范围。
(2)起诉人具备诉讼主体资格。
(3)起诉状符合法定需求。
3. 民事诉讼的证据需求
在民事诉讼进展中,当事人需要准备好相关证据,以证明本身的主张。证据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1)书证:如合同、发票、收据等。
(2)物证:如实物、照片等。
(3)证人证言:证人提供的与案件事实有关的陈述。
(4)鉴定意见:鉴定人依照专业知识对案件事实的判断。
(5)视听资料:如录音、录像等。
三、其他调解途径
1. 社区调解
社区调解是指在社区范围内,由社区调解委员会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实施调解。社区调解具有以下特点:
(1)便捷性:社区调解委员会设在居民身边,方便当事人申请调解。
(2)低成本:社区调解不收取任何费用减轻当事人负担。
(3)灵活性:社区调解程序较为灵活,有利于当事人达成和解。
2. 行业调解
行业调解是指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对行业内发生的纠纷实施调解。行业调解具有以下特点:
(1)专业性:行业调解人员具备相关行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准确判断纠纷的性质。
(2)权威性:行业调解机构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有利于当事人接受调解结果。
(3)低成本:行业调解不收取过高费用,减轻当事人负担。
当协商调解不成功时,当事人能够尝试以上其他调解途径,寻求和解。
四、结论
协商调解不成功时当事人可选择仲裁、民事诉讼或其他调解途径解决纠纷。各种解决形式各有特点,当事人理应依照实际情况和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解决途径。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应该积极沟通,努力达成和解以减轻纠纷带来的负面作用。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增进当事人的法律意识,也是预防纠纷发生的必不可少措施。
精彩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