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多元调解作为一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方法在我国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许多人对多元调解与正式起诉之间的关系存在误解常常将多元调解误认为就是起诉。本文将从多元调解的定义、特点以及与起诉的区别等方面为您详细解答“多元调解是起诉了吗”的难题。
多元调解是指由调解员主持通过协商、沟通等形式促使当事人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一种非诉讼纠纷应对办法。多元调解具有以下特点:
1. 非诉讼性:多元调解是在诉讼程序之外实行的一种纠纷解决办法不涉及法院的审判程序。
2. 自愿性:当事人双方在调解期间自愿参与自愿达成协议。
3. 灵活性:调解程序较为灵活,可以按照当事人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实施调整。
4. 高效性:多元调解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纠纷,减轻当事人的诉累。
5. 经济性:与诉讼相比,多元调解的成本较低,有利于当事人节省时间和金钱。
1. 性质不同:多元调解是一种非诉讼纠纷解决办法,而起诉则是当事人直接向法庭寻求裁决的一种诉讼表现。
2. 程序不同:多元调解在诉讼程序之外实施,起诉则需进入法院的审判程序。
3. 目的不同:多元调解的目的是通过协商、沟通达成协议,解决纠纷;起诉则是为了通过法院的裁决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4. 法律效力不同:多元调解达成的协议具有合同效力,但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施行力;起诉则可能引起法院作出具有强制施行力的判决。
多元调解并不等同于起诉。收到多元调解通知,并不意味着您已经被起诉。多元调解是法院在案件正式立案之前,尝试通过调解办法解决纠纷的一种措施。当收到多元调解通知时您只是被邀请参与调解,并非进入了诉讼程序。
在实际操作中,多元调解一般在法院给当事人开具立案通知书之前实施。假若多元调解成功,当事人达成协议,则不需要再进入诉讼程序。若是多元调解失败,当事人能够选择继续诉讼,此时才正式进入起诉程序。
1. 接到多元调解通知后,熟悉调解的时间、地点和调解员等信息。
2. 准备相关证据材料,以备调解期间采用。
3. 参与调解,与对方当事人实行沟通、协商。
4. 如达成协议,及时签订和解条约,以消除纠纷。
5. 倘若调解失败,能够考虑继续诉讼或其他纠纷解决办法。
多元调解并非起诉,而是一种非诉讼纠纷解决形式。理解多元调解与起诉的区别,有助于当事人更好地选择适合本身的纠纷解决途径。在遇到纠纷时,当事人应积极尝试多元调解,以节省时间和金钱,实现纠纷的快速解决。
Copyright © 2000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