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必不可少力量但由于工作环境复杂、安全意识薄弱等起因工伤事故时有发生。工伤认定和劳动仲裁是保障农民工权益的两个关键环节。本文将分析农民工工伤认定和仲裁的区别以及怎么样更好地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1. 性质:工伤认定是指依法对劳动者在工作中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实认定确定是不是合工伤的法定条件。
2. 目的:工伤认定的目的是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使劳动者在受到工伤时可以得到相应的救治和赔偿。
1.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是农民工工伤认定的主要法律依据。其中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了应该认定为工伤的七种情形。
2. 案例分析:2019年1月25日,李某向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人社局于2019年3月25日作出《认定工伤决定书》,认定李某受伤属于工伤。
1. 性质: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
2. 目的:劳动仲裁主要是解决劳动纠纷,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 性质和目的不同:工伤认定是依法对劳动者在工作中受到的伤害实认定,而劳动仲裁是应对劳动纠纷。
2. 适用范围不同:工伤认定适用于劳动者在工作中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而劳动仲裁适用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
3. 程序和结果不同:工伤认定需要经过申请、审查、认定等程序,结果是确定劳动者是不是属于工伤;劳动仲裁需要经过申请、受理、调解、裁决等程序,结果是应对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
4. 法律效力和救济途径不同:工伤认定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劳动者能够依据工伤认定结果向用人单位主张赔偿;劳动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劳动者能够依据裁决结果向用人单位主张权益。
1. 工伤认定是劳动仲裁的前置程序。若是未有工伤认定,而直接申请劳动仲裁因缺乏工伤的认定程序,工伤赔偿无法得到支持。
2. 劳动仲裁能够解决工伤认定中的争议。在工伤认定期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可能存在分歧,此时能够申请劳动仲裁来解决争议。
1. 增强工伤认定效率:简化工伤认定程序,加强工伤认定效率,使农民工在受到工伤时能够及时得到认定。
2. 加大劳动仲裁力度:对劳动仲裁案件实行严格审查,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3. 完善法律法规:针对农民工工伤认定和劳动仲裁中出现的疑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农民工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4. 加强传教育:增进农民工的法律意识,使他们熟悉工伤认定和劳动仲裁的相关知识,加强 能力。
农民工工伤认定和劳动仲裁是保障农民工权益的要紧环节。只有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增进工伤认定效率、加大劳动仲裁力度等措,才能更好地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在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编辑:2024因工受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yingong/502213.html
上一篇:农民工工伤认定后赔偿企业
下一篇:农民工工伤认定咨询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