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是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必不可少环节一旦发生工伤职工及其家属往往需要通过仲裁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多人对认定工伤后的仲裁流程并不熟悉造成在 期间遇到多困难。本文将详细介绍认定工伤后的仲裁流程帮助大家更好地熟悉和运用这一制度。
在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为工伤职工提供了关键的保障。在实际操作中工伤认定和仲裁流程往往让职工感到困惑。工伤发生后怎样去认定工伤?认定工伤后仲裁流程又是怎样的?本文将从工伤认定后的仲裁流程入手为广大职工解答这些难题助力大家顺利 。
认定工伤后仲裁流程是指在工伤认定结论作出后职工或其家属对认定结果有异议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以确认工伤认定结论是不是正确的法律程序。这一流程旨在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保证工伤认定结果的公正、客观。
1. 提交仲裁申请:职工或其家属在收到工伤认定结论后,如对认定结果有异议,应在收到认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
2. 受理仲裁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后,应该在5日内决定是不是受理。受理后,应该组成仲裁庭,对案件实审理。
3. 仲裁审理:仲裁庭在审理进展中,应该全面审查工伤认定的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据,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
4. 仲裁裁决:仲裁庭在审理结后,理应依照事实和法律,作出是不是维持工伤认定结论的裁决。裁决书理应在裁决作出之日起5日内送达双方当事人。
5. 仲裁裁决生效:仲裁裁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后,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不起诉的,仲裁裁决生效。
认定工伤后仲裁流程主要涵以下几个步骤:
1. 收集证据:职工或其家属在申请仲裁前,应收集与工伤认定相关的证据,如病历、事故现场照片、证人证言等。
2. 提交仲裁申请:在收集证据的基础上,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涵仲裁申请书、相关证据等。
3. 参加仲裁审理:在仲裁审理进展中,职工或其家属应积极参与,陈述事实和理由,提供证据,以证明工伤认定结论的正确性。
4. 遵守仲裁裁决:仲裁裁决生效后,职工或其家属应遵守裁决结果,如对裁决不服,能够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依据《劳动争议仲裁法》规定,工伤认定后申请仲裁的期限为15日。即职工或其家属在收到工伤认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从工伤认定到仲裁的时间,依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仲裁委员会在受理仲裁申请后,应该在45日内审结。但是假若案情复杂,需要长时间的,可经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长审限,但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
熟悉认定工伤后的仲裁流程,对职工 具有要紧意义。在工伤认定进展中,职工应积极主张权益,依法申请仲裁,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同时企业也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履行工伤保险责任,共同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编辑:2024因工受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yingong/449972.html
上一篇:认定工伤后仲裁流程多久
下一篇:认定工伤后仲裁请求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