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工伤认定是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关键环节然而在现实操作中工伤认定往往存在“认定工伤不认病”的现象。本文将围绕这一现象分析其产生的起因和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工伤认定是指劳动行政部门依据法律的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是不是属于工伤或是说视同工伤给予定性的行政确认表现。在工伤认定期间往往存在“认定工伤不认病”的现象。具体表现为:
1. 疾病诊断证明书不被认可:在工伤认定中,疾病诊断证明书是证明职工所患疾病的要紧依据。由于该证明书所诊断的疾病并非一定与工作相关,由此在工伤认定中往往不被认可。
2. 工伤认定依据不足:工伤认定的依据主要涵劳动者在工作进展中的受伤情况、劳动者所患疾病与工作的因果关系、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等。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因为证据不足造成工伤认定不成功。
3. 受伤情形不合认定标准:工伤不予认定最常见的起因之一是受伤情形不合或地方规定的认定标准。例如,人社局认为不能证实某发生的系交通事故及承担非主要责任,事实认定清楚,因而不予认定工伤。
1. 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现有的工伤认定法律法规不完善,对工伤认定的具体标准和程序规定不够明确,造成在实际操作中出现认定困难。
2. 证据采集不足:工伤认定需要充分的证据支持,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因为证据采集不足,致使工伤认定无法顺利实行。
3. 劳动关系复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工伤认定中的劳动者、用人单位、社保部门等各方利益诉求不同,引起工伤认定过程变得复杂。
4. 社会保障意识不强:部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社会保障意识不强,对工伤认定的关键性认识不足,致使工伤认定进展中出现纠纷。
1. 侵害职工合法权益:工伤认定不成功,意味着职工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工伤保险待遇,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2. 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工伤认定纠纷可能造成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矛盾加剧,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3. 作用社会保障体系运行:工伤认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必不可少组成部分,认定不成功会影响社会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行。
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工伤认定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明确工伤认定的具体标准和程序升级工伤认定的可操作性。
2. 强化证据采集:加强对工伤认定期间证据的采集和审查,保障证据充分、合法、有效。
3. 增强社会保障意识:加强传教育,增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社会保障的认识,增强工伤认定的重视程度。
4. 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针对工伤认定纠纷,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包含调解、仲裁、诉讼等形式,减少纠纷解决成本。
5. 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工伤认定规定的表现,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工伤认定中“认定工伤不认病”的现象亟待解决。只有完善法律法规、强化证据采集、增强社会保障意识、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加大执法力度,才能保证工伤认定工作的顺利实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编辑:2024因工受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yingong/445109.html
上一篇:认定工伤不能起诉人损
下一篇:认定工伤不赔偿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