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建筑物,作为生产危险品的工房,其安全性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要紧意义。本文将围绕危险建筑物内外距离、管理部门及应急报告制度三个方面实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危险建筑物的内部距离主要是指生产工房内各生产设备、存设以及操作人员之间的安全距离。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规定,危险建筑物内部距离应满足以下须要:
(1)生产设备与生产设备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5米;
(2)生产设备与存设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米;
(3)操作人员与生产设备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米。
危险建筑物外部距离主要是指生产工房与周边建筑物、设之间的安全距离。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规定,危险建筑物外部距离应满足以下须要:
(1)与周边建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
(2)与周边设的距离不得小于15米;
(3)与周边道路的距离不得小于20米。
层面负责危险建筑物管理的部门主要有:安全监管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等。这些部门分别负责危险建筑物的安全监管、建筑设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地方层面负责危险建筑物管理的部门主要有:地方安全生产监管理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环境保护局等。这些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危险建筑物的监管工作。
企业层面负责危险建筑物管理的部门主要有: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保部门等。这些部门负责企业内部危险建筑物的日常管理、安全检查、应急解决等工作。
危险建筑物应急报告应涵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2)事故的性质、起因;
(3)事故造成的损失、作用;
(4)事故的解决措、进展情况;
(5)事故的预防措、整改措。
危险建筑物应急报告程序如下:
(1)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
(2)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地方安全生产监管理局报告;
(3)地方安全生产监管理局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管理局报告;
(4)必要时,地方安全生产监管理局可越级报告。
危险建筑物应急报告应遵循以下需求:
(1)报告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
(2)报告人应具备一定的安全生产知识;
(3)报告应及时,不得误;
(4)报告应选用书面形式。
危险建筑物作为生产危险品的工房,其内外距离、管理部门及应急报告制度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要紧意义。各级、企业和社会各界都应高度重视危险建筑物的安全管理,切实加强危险建筑物的内外距离控制、管理部门协调和应急报告制度建设为构建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作出贡献。
编辑:2024因工受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yingong/253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