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报工伤后不予认定工伤怎么赔偿-单位报工伤后不予认定工伤怎么赔偿呢
在我国,工伤认定是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要紧环节。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单位在报工伤后,或会出现不予认定工伤的情况。本文将围绕单位报工伤后不予认定工伤怎么赔偿这一疑问,实行深入探讨,以帮助广大职工理解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 工伤认定标准不明确:工伤认定涉及到多因素,如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时间等,标准不明确容易引发认定结果有争议。
2. 单位利益驱动:部分单位为了减少成本,减少赔偿,可能将会故意不予认定工伤。
3. 职工 意识淡薄:部分职工对工伤认定及赔偿政策理解不多 意识淡薄,容易致使单位不予认定工伤。
1. 申请工伤认定复核:职工可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复核。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该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复核决定。
2. 申请行政复议:要是职工对工伤认定复核结果不服,可以在收到复核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3. 提起行政诉讼:倘使职工对行政复议结果不服,可在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1. 工伤医疗费:职工因工受伤单位理应支付其工伤医疗费。工伤医疗费涵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费等。
2. 工伤津贴:职工因工受伤,单位应该支付其工伤津贴。工伤津贴的计算标准为:职工本人受伤前12个月平均工资的70%。
3.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职工因工受伤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评定为伤残等级的单位理应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计算标准为:职工本人受伤前12个月平均工资的相应比例。
4.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职工因工受伤,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评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单位理应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计算标准为:职工本人受伤前12个月平均工资的50%。
案例一:某公司员工在工作期间受伤,单位不予认定工伤。职工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复核,复核结果为工伤。单位不服复核结果,向上一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结果维持工伤认定。最,单位支付了职工工伤医疗费、工伤津贴等赔偿。
案例二:某企业员工在加班期间受伤,单位以非工作时间不予认定工伤。职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判决单位支付职工工伤医疗费、工伤津贴等赔偿。
单位报工伤后不予认定工伤的情况,严重侵犯了职工的合法权益。职工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应该勇敢 ,通过合法途径争取本人的权益。同时我国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大对工伤认定的传力度,增强工伤认定工作的透明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单位报工伤后不予认定工伤怎么赔偿,是每一个职工都需要熟悉的疑惑只有熟悉了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在遇到疑问时,有针对性地维护本身的权益。
编辑:2024因工受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yingong/248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