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工伤认定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法律难题。当单位不认定工伤时,员工应怎样应对?本文将围绕单位不认定工伤的应对策略、举证方法以及责任承担与举证责任归属展开讨论。
员工应熟悉我国工伤认定的标准和流程。依照《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应满足以下条件:
(1)在工作时间内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起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在工作时间前后和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是说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等意外伤害的;
(4)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是说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熟悉这些标准,有助于员工判断本身的情况是不是合工伤认定的条件。
当单位不认定工伤时,员工应积极收集以下证据:
(1)事故发生时的现场照片、视频等;
(2)同事、领导等见证人的证言;
(3)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历、诊断证明等;
(4)其他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证据。
在收集到相关证据后,员工可以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申请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身份证、劳动合同等证明员工身份的材料;
(3)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历、诊断证明等;
(4)其他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证据。
员工应尽量收集事故发生时的现场照片、视频等证据,以证明本身是在工作进展中受到伤害的。
员工能够请同事、领导等见证人出具证言,证明事故发生的情况。
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历、诊断证明等证据,能够证明员工受到的伤害程度。
如工作安排、工作记录等,能够证明员工是在工作期间受到伤害的。
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用人单位不认定工伤的,理应承担以下责任:
(1)补缴工伤保险费;
(2)支付工伤职工的医疗费用、工伤待遇等;
(3)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工伤认定进展中,用人单位和员工都应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不认定工伤的,应由其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影响。
(1)用人单位应举证证明员工不合工伤认定的条件;
(2)员工应举证证明本身合工伤认定的条件。
面对单位不认定工伤的情况员工应理解工伤认定的标准和流程,积极收集证据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在举证期间,员工要关注证据的收集和整理,同时明确责任承担与举证责任归属。只要依法 员工就有机会获得工伤认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编辑:2024因工受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yingong/247050.html
上一篇:工伤认定争议:单位不认可工伤情形下的举证责任归属
下一篇:如何撰写单位不认定工伤的举证材料及应对策略:全面解析与实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