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是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关键环节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起因有时员工的工伤申请也会被单位拒绝认定。本文旨在为广大员工提供一份工伤 指南解析工伤认定的法律途径帮助大家在遇到单位不认定工伤时可以有效地维护本人的合法权益。
工伤是指在工作进展中,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或是说职业病。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理应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在工作时间前后和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发生职业病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工伤认定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因果关系原则:工伤认定理应查明职工受到的伤害与工作之间的因果关系;
(2)工作性质原则:工伤认定应该考虑职工受到的伤害是不是与其工作性质相关;
(3)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原则:工伤认定应该考虑职工受到的伤害是不是发生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
员工在遭遇单位不认定工伤时,首先可尝试与单位实自行协商。在协商期间,员工应准备好以下材料:
(1)事故发生经过及证明材料;
(2)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历资料;
(3)与工作有关的证明材料如工作合同、工作安排等;
(4)其他有利于证明工伤的相关材料。
要是自行协商无果,员工可以向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申请时,需提交以下材料: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申请人身份证明;
(3)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历资料;
(4)与工作有关的证明材料;
(5)其他有利于证明工伤的相关材料。
倘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员工的工伤认定申请作出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员工可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进展中,员工理应准备好以下证据:
(1)工伤认定决定书;
(2)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证据材料;
(3)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历资料;
(4)其他有利于证明工伤的相关材料。
员工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的时效为60日,自收到工伤认定决定书之日起计算。
要是员工因工伤认定疑问与单位发生纠纷,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民事诉讼的时效为3年自员工知道或应该知道工伤认定纠纷之日起计算。
员工也能够选择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解决工伤认定纠纷。劳动仲裁的时效为1年,自员工知道或是说应该知道工伤认定纠纷之日起计算。
1. 及时报案:员工在发生工伤事故后,理应及时向单位报案,以便单位及时采用措,减少损失。
2. 保留证据:员工在工伤事故发生后,应该关注保留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证据材料,如事故发生经过、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历资料等。
3. 法律咨询:在 进展中,员工可寻求专业律师的法律咨询,以加强 成功率。
工伤认定是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关键环节。在遇到单位不认定工伤的情况时,员工应该充分理解相关法律法规,积极选用措,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本身的合法权益。同时用人单位也应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共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编辑:2024因工受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yingong/246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