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冒身份入职人员遭受工伤,工伤认定是不是合法合规?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部分求职者为了获得工作机会,可能将会选用伪冒身份的形式入职。这类做法是不是合法合规,一旦发生工伤怎样去认定和解决,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疑问。本文将围绕伪冒身份入职人员遭受工伤,工伤认定是不是合法合规展开探讨。
伪冒身份是指求职者在求职期间故意隐瞒真实身份信息,提供虚假的身份证、学历、工作经历等证明材料,以欺骗用人单位从而达到入职的目的。
依照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应该如实向用人单位提供本人身份证件、学历、工作经历等个人信息。用人单位有权对劳动者提供的个人信息实行核实。劳动者提供虚假信息,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
由此可见,伪冒身份入职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表现。但需要留意的是,虽然伪冒身份入职不合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劳动者在遭受工伤时无法获得赔偿。
依照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认定理应具备以下条件: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起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等意外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负伤、患职业病的。
对伪冒身份入职的人员,虽然其入职表现不合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假使合工伤认定的基本条件,仍应认定为工伤。原因如下: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即使劳动者伪冒身份入职,但在实际工作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已经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劳动者应该享有工伤保险待遇。
(2)工伤认定应该以事实为依据。工伤认定的目的是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时的合法权益不以劳动者入职行为的合法性为前提。只要劳动者合工伤认定的基本条件,就理应认定为工伤。
依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伪冒身份入职的人员在认定为工伤后应该享受以下工伤保险待遇:
(1)医疗费用报销。劳动者因工受伤,治疗工伤所需的医疗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劳动者因工受伤,评定伤残等级后,依据伤残等级,发给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3)伤残津贴。劳动者因工致残,不能从事原工作,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并支付伤残津贴。
(4)工亡待遇。劳动者因工死亡,发给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对伪冒身份入职的人员在工伤认定后赔偿责任的承担如下:
(1)用人单位。用人单位理应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2)劳动者。劳动者在伪冒身份入职进展中,存在过错,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具体责任承担可由双方协商解决,也可由劳动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判决。
伪冒身份入职人员遭受工伤工伤认定是合法合规的。虽然劳动者入职行为不合法,但工伤认定应该以事实为依据,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赔偿方面,劳动者理应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依照实际情况承担相应的责任。
求职者应该诚实守信,如实提供个人信息,遵守法律法规。用人单位也应加强对劳动者信息的审核,防范伪冒身份入职现象。同时社会各界应关注伪冒身份入职人员遭受工伤的疑惑,共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编辑:2024因工受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yingong/222559.html
上一篇:工伤认定与赔偿详解:假名入职情形下的权益保障与赔偿流程指南
下一篇:假名字入职:使用假名入职公司领真名工资的法律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