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是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关键环节我国对此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工伤认定的情形内容、范围类别、原则遵循以及现状等方面多人不熟悉。本文将围绕这些内容实阐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理解。
我国工伤认定的情形内容不包含以下几种情况:职工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工作起因受到的伤害;职工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履行职责受到伤害;职工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工作起因引起的职业病等。
我国工伤认定的范围包含以下几类情形:
(1)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
(2)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履行职责受到伤害;
(3)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造成的职业病;
(4)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
(5)在工作时间内,突发疾病死亡或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
(6)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
(7)因战、因公致残的军人、警察、消防员等。
我国工伤认定遵循以下原则:
1. 客观公正原则:工伤认定理应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地实行。
2. 及时原则:工伤认定理应及时实行,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3. 程序合法原则:工伤认定应该依法实,遵循法定程序。
4. 全面审查原则:工伤认定应该全面审查相关证据,保障认定结果准确。
5. 保护职工权益原则:工伤认定应该充分保护职工合法权益,保证职工在受到工伤时得到妥善解决。
职工或其近亲属、单位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申请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受伤职工的身份证明;
(3)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证明;
(4)其他与工伤认定有关的材料。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理应在15日内作出是不是受理的决定。决定受理的,应该在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据工伤认定的原则和标准,对工伤认定申请实行审查,作出是不是认定为工伤的决定。认定为工伤的,理应发给工伤认定决定书;不认定为工伤的,理应书面通知申请人。
职工或其近亲属、单位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复议。上一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该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复议决定。
近年来我国工伤认定制度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健全。各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也在积极开展工伤认定工作,为职工提供及时、公正的工伤认定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工权益意识的增强,工伤认定争议案件逐渐增多。这既反映出职工对工伤认定工作的关注也暴露出工伤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难题。
当前,工伤认定工作面临多挑战,如工伤认定标准不清、程序繁琐、认定周期长等。这些疑惑需要有关部门采纳措,进一步优化工伤认定工作。
我国工伤认定工作在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要紧作用。面对新形势,有关部门应该继续深化改革,完善工伤认定制度,增进工伤认定工作效率,为职工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编辑:2024因工受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yingong/189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