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个体工商户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市场主体为经济发展和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个体户的特殊性质其员工的工伤认定和权益保障难题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围绕个体户工伤认定标准、合法权益保障以及怎样去申请认定与 实解析。
依照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起因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情形。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
(2)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是说患职业病;
(3)个体工商户与员工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个体户员工认定为工伤后,可以享受以下待遇:
(1)医疗救治:涵治疗费、药费、住院费等;
(2)工伤津贴:工伤津贴的标准为本人工资的80%;
(3)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依照伤残等级确定;
(4)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依据伤残等级确定;
(5)护理费:生活不能自理的,能够享受护理费。
个体户员工认定为工伤后,可需求以下赔偿:
(1)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经济损失;
(2)精神损害赔偿;
(3)残疾赔偿金:依照伤残等级确定;
(4)死亡赔偿金:按照上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倍计算。
(1)员工应该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向所在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单位应该在收到申请后15日内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该在收到申请后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1)协商:员工与个体户之间可通过协商解决工伤赔偿疑惑;
(2)调解:能够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调解;
(3)仲裁:能够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4)诉讼:能够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以下是一个个体户工伤认定及赔偿的案例:
案例:某个体户员工在工作中受伤,经认定为工伤。在赔偿期间个体户以经营困难为由拒绝支付赔偿金。员工通过以下途径 :
1. 协商:员工与个体户协商无果;
2. 调解: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调解,调解成功,个体户同意支付赔偿金;
3. 仲裁:由于个体户未履行调解协议,员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支持员工的请求;
4. 诉讼:个体户未履行仲裁裁决,员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最判决个体户支付赔偿金。
个体户工伤认定及合法权益保障是劳动法律法规的必不可少组成部分。个体户员工在遭受工伤后,理应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个体户也理应履行社会责任,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通过本文的解析,期望广大个体户员工能够更好地熟悉工伤认定标准及 途径,为本身争取到应有的权益。
编辑:2024因工受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yingong/189710.html
上一篇:个体户劳动者如何界定工伤:工伤认定标准与个体户权益保障
下一篇:个体工商户工人可以认定工伤吗:认定条件、程序及作为被申请人的合法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