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中个体工商户作为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其工伤认定疑问备受关注。本文将围绕个体工商户认定工伤主体展开,详细解析工伤认定的范围与不包含的情形,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相关法律法规。
个体工商户是指依法设立从事个体经营活动的自然人。在工伤认定中,个体工商户作为工伤主体,其工伤认定与一般企业单位有所不同。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个体工商户认定工伤主体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情况:
1. 个体工商户的法定代表人或是说负责人;
2. 个体工商户的从业人员;
3. 个体工商户的实生、学。
个体工商户工伤认定的范围与一般企业单位基本相同主要涵以下几种情况: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起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职责受到等意外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起因受到伤害或是说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4)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5)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起因突发疾病死亡或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6)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7)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1)个体工商户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在履行职责进展中受到伤害的,可认定为工伤;
(2)个体工商户的从业人员在为个体工商户提供有偿服务进展中受到伤害的,可认定为工伤;
(3)个体工商户的实生、学在实、学期间受到伤害的,可认定为工伤。
尽管个体工商户工伤认定范围较广,但仍有若干情况不被认定为工伤。以下为个体工商户工伤认定不包含的情形:
1. 因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2. 因醉酒引发伤亡的;
3. 自残或是说自杀的;
4.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个体工商户工伤认定程序与一般企业单位相同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从业人员或是说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发生事故伤害后,理应及时向用人单位报告;
(2)用人单位理应在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3)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该在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和用人单位;
(4)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认定为工伤后,可以享受以下待遇:
(1)医疗费用报销;
(2)工伤津贴;
(3)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4)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5)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等。
个体工商户作为工伤认定主体,其工伤认定范围与不包含的情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理解和掌握这些规定,对保障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具有必不可少意义。在实际操作中个体工商户理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时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保证在发生工伤事故时从业人员可以得到及时救治和妥善安置。同时从业人员也理应增强法律意识,理解自身权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编辑:2024因工受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yingong/189561.html
上一篇:2020工伤认定时间:最新版认定办法与29种情形汇总及实时间
下一篇:'工伤认定新规:个体工商户雇员权益保障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