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要紧措。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工伤无法评级,给赔偿带来了困扰。本文将针对工伤未评级情况下的赔偿流程与标准实行详细解析,以帮助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
1. 合法原则: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工伤未评级情况实行赔偿。
2. 公平原则:确信赔偿金额与工伤程度相,兼顾各方利益。
3. 及时原则:及时解决工伤赔偿事宜,保障劳动者权益。
劳动者在发生工伤后,应该及时向所在单位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单位理应在收到申请后的15日内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理应在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对未评级工伤,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理应依据工伤认定标准,结合劳动者伤情、医疗诊断证明等材料,作出是不是属于工伤的决定。
工伤认定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理应按照以下标准计算赔偿金额: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遵循劳动者本人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计算公式为: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 平均工资 × 伤残等级系数。
(2)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依据劳动者本人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计算公式为: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 平均工资 × 医疗补助系数。
(3)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依照劳动者本人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计算公式为: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 平均工资 × 就业补助系数。
赔偿金额计算完后,由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用人单位应该在赔偿金额支付期限届满之日起15日内将赔偿金额支付给劳动者。
1.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依照劳动者伤残等级,遵循以下标准计算:
(1)一级伤残:本人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 27个月;
(2)二级伤残:本人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 25个月;
(3)三级伤残:本人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 23个月;
(4)四级伤残:本人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 21个月。
2. 一次性医疗补助金:依照劳动者医疗费用,依照以下标准计算:
(1)一级伤残:本人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 18个月;
(2)二级伤残:本人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 16个月;
(3)三级伤残:本人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 14个月;
(4)四级伤残:本人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 12个月。
3.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按照劳动者就业情况,遵循以下标准计算:
(1)一级伤残:本人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 36个月;
(2)二级伤残:本人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 34个月;
(3)三级伤残:本人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 32个月;
(4)四级伤残:本人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 30个月。
1. 劳动者因工死亡,其供养的直系亲属可依据以下标准获得赔偿:
(1)一次性丧葬补助金:本人死亡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 6个月;
(2)一次性抚恤金:本人死亡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 18个月;
(3)供养亲属抚恤金:依照供养亲属人数,每人每月发给本人死亡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 20%。
2. 劳动者因工致残,在赔偿金额支付后,仍有权利须要用人单位支付以下费用:
(1)生活费:本人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 40%;
(2)护理费:按照护理等级,依据当地护工市场价格计算。
工伤未评级情况下的赔偿,虽然存在一定难度,但只要劳动者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积极 ,仍然可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本文详细介绍了工伤未评级赔偿的流程与标准,期望对劳动者有所帮助。在实际操作中劳动者还需结合自身情况,寻求专业律师的建议保证赔偿事宜顺利实。
编辑:2024因工受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yingong/182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