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争议:详解不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与法律依据-不认定为工伤的是
工伤认定是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或职业病时,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前提。在现实生活中,工伤认定往往存在争议。本文将针对不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医疗费用报销、用人单位责任等方面实行详细解读,以期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法律依据。
按照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以下六种情形不认定为工伤:
(1)故意犯罪;
(2)醉酒或是说吸;
(3)自残或自杀;
(4)在抢险救灾等紧急情况下,违反指挥或是说操作规程造成事故的;
(5)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个人起因受到伤害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除了上述六种情形外,以下三类情形也不认定为工伤:
(1)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个人起因受到意外伤害的;
(2)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个人疾病或是说生理缺陷造成的伤害;
(3)劳动者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
不认定为工伤的劳动者,其医疗费用报销依照以下原则应对:
1. 劳动者因故意犯罪、醉酒或吸致使伤害的,医疗费用由劳动者本人承担;
2. 劳动者因自残或是说自杀造成伤害的,医疗费用依照基本医疗保险规定报销;
3. 劳动者因其他不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引发伤害的,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疗保险规定报销,但用人单位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虽然不认定为工伤的劳动者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但用人单位仍需承担以下责任:
1. 用人单位理应及时救治受伤劳动者,确信其得到妥善治疗;
2. 用人单位理应协助劳动者办理医疗费用报销手续;
3. 用人单位在劳动者治疗期间,应该准时足额支付工资;
4. 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复后,理应为其安排适当的工作。
1.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了不认定为工伤的六种情形;
2. 《人民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了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止时,用人单位理应支付的经济补偿;
3. 《人民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受到伤害时的赔偿责任;
4. 《更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疑惑的解释(三)》第七条:规定了劳动者因不认定为工伤而发生的争议解决。
工伤认定争议关系到劳动者的权益和用人单位的责任。在解决工伤认定争议时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理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判断是不是构成工伤。不认定为工伤的劳动者,虽然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但用人单位仍需承担相应的责任。通过本文的解读期待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更好地理解不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及法律依据,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编辑:2024因工受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yingong/180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