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伤事故的发生也日益增多工伤认定及赔偿疑问成为劳动者与企业之间常见的争议点。本文将围绕工伤认定争议下单位赔偿责任的法律条款与依据实行解析以期为劳动者和企业提供一定的法律参考。
1. 《人民劳动法》
《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劳动者在工作中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的依照本法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未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应该承担因工负伤或是说患职业病的劳动者的工伤保险责任。”
2. 《人民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可解除劳动合同并需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用人单位未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劳动者在工作中因工负伤或是说患职业病的,用人单位应该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3. 《工伤保险条例》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劳动者在工作中因下列情形之一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起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等意外伤害的;(四)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接触有、有害物质而患职业病的;(五)因工作原因患职业病的。未认定为工伤的,用人单位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1. 自伤、自杀;
2. 操作;
3. 犯罪;
4. 酒后作业;
5. 患病或非因工负伤。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未认定为工伤的,用人单位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在实际操作中,即使未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在某些情况下仍需承担赔偿责任。
倘使劳动者在工作中实际因工受伤,但未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仍需承担以下赔偿责任:
(1)医疗费用:用人单位理应支付劳动者因工受伤所需的医疗费用,涵挂号费、治疗费、药费、住院费等。
(2)误工费:用人单位应该支付劳动者因工受伤期间的误工费,按照劳动者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计算。
(3)护理费:假使劳动者因工受伤需要护理,用人单位理应支付护理费。
假使劳动者在工作中患有职业病,但未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仍需承担以下赔偿责任:
(1)医疗费用:用人单位理应支付劳动者因职业病所需的医疗费用。
(2)误工费:用人单位理应支付劳动者因患职业病期间的误工费。
(3)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用人单位理应支付劳动者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工伤认定争议下单位赔偿责任的确定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实行。在实际操作中,即使未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在某些情况下仍需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和企业应该充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合理 ,保证双方合法权益的实现。
(本文共1500字右,自动排版仅供参考。)
编辑:2024因工受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yingong/178784.html
上一篇:不认定为工伤:情形、医疗费报销、用人单位责任及六种、三类具体情形解析
下一篇:工伤认定争议下的单位赔偿金额与标准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