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是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伤害后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必不可少环节。在现实生活中公司不认定工伤的情况时有发生引发了一系列争议。本文将从公司不认定工伤是不是需赔偿及法律依据解读的角度对工伤认定争议实分析。
按照《人民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规定职工在工作中因工作起因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理应认定为工伤。《人民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因工负伤、患职业病或是说因工死亡,未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工伤保险待遇的,理应支付相应的赔偿。
工伤认定一般由以下程序组成:
(1)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用人单位在收到申请后15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3)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4)劳动者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依照《人民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因工负伤、患职业病或是说因工死亡,未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工伤保险待遇的,应该支付相应的赔偿。 在工伤认定争议中,若是公司不认定工伤,且劳动者可以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其伤害属于工伤公司理应承担赔偿责任。
依照《人民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因工作起因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理应在30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假使公司不履行这一法定义务,属于违法表现。
依照《人民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未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劳动者工伤保险待遇的,理应支付相应的赔偿。《人民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该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① 未遵循有关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的;
② 未遵循有关规定支付劳动者工伤保险待遇的。
劳动者在遇到工伤认定争议时,应该积极收集证据,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假如公司不履行工伤认定义务劳动者可依法申请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实行查处。
用人单位应该严格遵守有关工伤认定的法律法规,及时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工伤认定法律法规的传和培训,增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减少工伤认定争议的发生。
工伤认定争议关系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关系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工伤认定进展中,用人单位应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履行法定义务。劳动者在遇到工伤认定争议时,要积极 ,依法维护本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法律传和培训,提升工伤认定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企业健发展。
编辑:2024因工受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yingong/178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