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工伤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的必不可少组成部分旨在保障职工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时可以得到及时救治和经济补偿。在实际操作中部分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给职工权益带来严重损害。本文将围绕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的后续影响及法律责任实解读。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据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参加补缴理应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不改正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还将被纳入社会保险领域失信名单,受到信用惩戒。按照《社会保险领域失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失信名单信息将被推送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失信主体在资金支持、采购、招投标、市场准入等方面予以限制。
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职工发生工伤事故时,用人单位需承担全部工伤医疗费用。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发生工伤,由该用人单位依据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职工因工死亡或是说伤残,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需支付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依据伤残等级不同,分别为本人工资的7至27个月。
职工因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理应支付经济补偿。
按照《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刑并处罚金。
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致使职工遭受损害的,需承担民事责任。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表现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理应承担侵权责任。
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还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对此,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强化用人单位的法治意识,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保障职工的工伤保险权益。同时职工也应增强法律意识,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敢于对违法行为说“不”。
(注:本文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撰写,共计约1500字。)
编辑:2024因工受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yingong/175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