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是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伤害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关键环节。在实践中不予认定工伤的情形并不少见这给劳动者带来了多困扰。本文将从不予认定工伤的赔偿标准与法律途径两个方面对工伤认定争议实行解析。
依照《人民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不予认定工伤的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这意味着,劳动者在工伤认定进展中被认定为不予认定工伤的,将无法获得工伤保险赔偿。
不予认定工伤的赔偿标准主要参照以下两个方面的规定:
(1)劳动者所在单位的人身损害赔偿标准:依据《更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难题的解释》规定,劳动者因工受伤,单位应按照以下标准赔偿:
- 医疗费:包含治疗费、住院费、复费等;
- 误工费:依据受伤前的工资标准计算;
- 护理费:按照护理人员的工资标准计算;
- 营养费:依照伤情及恢复情况确定;
- 残疾赔偿金:依据残疾等级及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确定。
(2)劳动者所在单位的经济补偿标准: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劳动者解除或止劳动合同的,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不予认定工伤的劳动者可依照解除或止劳动合同的起因,需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者对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依据《人民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劳动者应在收到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劳动者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按照《人民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劳动者应在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劳动者在工伤认定进展中,如因单位原因致使无法认定工伤,能够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需求单位承担赔偿责任。依据《人民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劳动者应在知道或应该知道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3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以下几种情形,可能造成不予认定工伤:
1. 劳动者在非工作时间内受到的伤害;
2. 劳动者在工作期间故意造成的伤害;
3. 劳动者因犯罪表现受到的伤害;
4. 劳动者因自身原因造成的伤害,如疾病、自杀等;
5. 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因与他人纠纷致使的伤害。
不予认定工伤的赔偿标准与法律途径是劳动者在工伤认定进展中关注的点。劳动者在遭遇不予认定工伤的情形时应充分理解相关法律法规,合理选择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用人单位也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共同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
编辑:2024因工受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yingong/170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