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日益活跃,但也出现了部分非法用工的现象。非法用工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还可能给企业带来一系列法律风险。在非法用工的情况下,怎么样认定工伤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将从非法用工的概念、工伤认定的法律依据、认定程序等方面,探讨非法用工主体怎么样认定工伤。
非法用工,是指用人单位不具有法定用工主体资格,以及非法适用工,因为不具法定主体,不是法律上的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具体涵以下几种情况:
(1)未依法注册、登记的用人单位;
(2)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
(3)利用工的用人单位;
(4)其他违反劳动法规的用工表现。
(1)用工主体不合法劳动者权益难以保障;
(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存在合法的劳动关系;
(3)劳动者在非法用工单位工作中,容易发生工伤事故。
1. 《工伤保险条例》
《工伤保险条例》是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法规,规定了工伤认定的基本条件和程序。按照该条例,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因工作起因受到事故伤害或是说患职业病的,应该认定为工伤。
2.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是针对非法用工工伤认定的专门规定。该办法明确了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的赔偿标准和程序。
非法用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劳动者或其近亲属应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是说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理应在15日内实审查。申请材料齐全、合条件的,理应受理。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应该及时实调查核实。调查核实期间可以请求用人单位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调查核实的情况理应在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认定为工伤的,理应向劳动者送达工伤认定决定书。
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工伤认定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作出决定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按照《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非法用工单位发生工伤事故,应该一次性赔偿劳动者以下费用:
(1)医疗费;
(2)误工费;
(3)护理费;
(4)残疾赔偿金;
(5)死亡赔偿金。
一次性赔偿金额依据劳动者受到的伤害程度、年龄、工资收入等因素确定。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制定。
非法用工工伤认定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要紧环节。在非法用工的情况下劳动者虽然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存在合法的劳动关系,但仍然享有工伤赔偿的权利。劳动保障部门应该依法受理非法用工工伤认定申请,及时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确信劳动者得到合理的赔偿。同时用人单位理应严格遵守劳动法规规范用工表现,避免发生非法用工现象。
Copyright © 2000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