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退休后劳动者虽然已经脱离了工作岗位但依然有可能因为工作起因受到伤害。那么退休人员能否认定工伤?工伤等级又是怎样划分的呢?本文将围绕退休后能认定工伤几级这一疑惑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案例为您详细解析。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认定主体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劳动者在法定退休年龄之后虽然已经丧失了劳动者主体资格,但仍有权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退休人员工伤认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劳动者在退休前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2)劳动者在退休后因原工作起因受到伤害;
(3)伤害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认定范围。
工伤等级是指按照劳动者受到的伤害程度,对劳动者实伤残等级评定的一种形式。工伤等级分为一级至十级,其中一级为最严重的伤残等级,十级为最轻的伤残等级。
一级至四级工伤人员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并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规定的伤残津贴标准的,可以申请差额补贴。
五级至六级工伤人员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可以依照实际情况继续享受工伤待遇,直至死亡。
七级至十级工伤人员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不再享受工伤待遇,但能够按照伤残等级评定结果,获得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已达退休年龄的人员认定为工伤后,可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涵医疗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等。
为保障农民工权益,一般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农民工是可认定工伤的。例如,某农民工在退休后因原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经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依法享受工伤待遇。
对非农民工的劳动者,退休后因原工作原因受到职业病侵害的能够认定为工伤。例如,某企业退休员工在退休后因原工作原因患上职业病,经认定为工伤,依法享受工伤待遇。
退休人员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认定工伤。工伤等级的划分和工伤医疗待遇的享受,为退休人员提供了相应的保障。在实际操作中,劳动者应该依照自身情况,及时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用人单位也理应履行社会责任,关爱退休人员,保障他们的权益得到保障。
Copyright © 2000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