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导语:工伤认定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必不可少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工伤职工在伤残等级评定时未能评上伤残。本文将围绕工伤认定后未评上伤残的相关疑惑,从工伤赔偿、重新评定伤残等级等方面实行详细解析。
工伤认定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因工作起因受到的伤害、疾病等,经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下简称人社部门)认定为工伤。在工伤鉴定期间,部分职工未能评上伤残等级。这意味着他们的劳动能力并未受到实质性损害但仍可享受工伤医疗和停工留薪期待遇。
工伤认定后,即使未评上伤残等级,职工仍可享受工伤医疗费用报销。治疗工伤所需的医疗费用涵:挂号费、诊疗费、药费、治疗费、复费等。工伤职工应该妥善保存相关医疗票据以便后续报销。
工伤职工在住院期间,可享受住院伙食补助费。补助标准依照当地规定实,一般以每日一定金额为限。
工伤职工在工伤医疗期间,用人单位应按受伤前工资标准支付误工费。误工费的计算时间为工伤职工治疗期间的实际休息天数。
工伤职工在治疗期间,如需护理,护理费由用人单位支付。护理费的计算标准依据当地规定实行。
工伤职工在治疗期间,如需补充营养,可向用人单位申请营养费。营养费的计算标准依据当地规定实行。
工伤职工在伤残等级未评上的情况下,首先应向所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需求重新实行伤残等级评定。若单位拒绝,职工可以向人社部门投诉。
人社部门收到投诉后,将组织专家实重新评定。重新评定的程序涵:现场调查、收集证据、专家评审等。重新评定的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1. 工伤认定后,职工仍可享受工伤医疗和停工留薪期待遇。
2. 工伤职工在评定伤残等级期间,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3. 工伤职工在评定伤残等级期间享受与在职职工同等的工资、福利、保险等待遇。
工伤认定后未评上伤残的职工,虽然无法获得伤残赔偿,但仍可享受工伤医疗、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赔偿。同时职工有权申请重新评定伤残等级。在应对工伤认定后未评上伤残的疑惑时,双方应遵循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
(本文共1500字完)
Copyright © 2000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