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导语:工伤事故给受伤职工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和经济负担。在我国工伤赔偿制度为工伤职工提供了法律保障。一旦认定工伤,受伤职工有权向用人单位索赔。本文将详细介绍认定工伤后怎样起诉索赔,帮助工伤职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工伤认定是工伤赔偿的前提。在发生工伤事故后用人单位应该在24小时内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报告,并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劳动者也可以自行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认定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1)工伤认定申请书;
(2)劳动者的身份证、劳动合同等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材料;
(3)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病历资料等证明工伤事实的材料。
工伤认定通过后,劳动者需实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分为一级至十级级别越高,伤残程度越严重。劳动能力鉴定结果将直接作用工伤赔偿金额。
认定工伤后,受伤职工应该收集以下证据,为起诉索赔做好准备:
(1)工伤认定书;
(2)医疗证明,涵病历、诊断书、医疗费用发票等;
(3)工资单、劳动合同等证明经济损失的材料;
(4)其他与工伤事故有关的证据。
在收集证据的基础上,受伤职工能够与用人单位实协商赔偿。协商期间,双方应遵循公平、公正、自愿的原则。假使协商成功,能够签订赔偿协议书。
要是协商不成,受伤职工理应在工伤认定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申请劳动仲裁时,需提交以下材料:
(1)劳动仲裁申请书;
(2)工伤认定书;
(3)劳动能力鉴定书;
(4)证据材料。
劳动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请后理应在五日内决定是不是受理。受理后,理应在六十日内作出仲裁裁决。
假使劳动仲裁不支持受伤职工的赔偿请求,或用人单位不履行仲裁裁决,受伤职工可向人民法院起诉。起诉时,需提交以下材料:
(1)起诉状;
(2)工伤认定书;
(3)劳动能力鉴定书;
(4)证据材料。
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后,理应在七日内决定是不是受理。受理后,应该在六个月内作出判决。
工伤赔偿的诉讼时效为一年从工伤认定之日起计算。超过诉讼时效,劳动者将丧失胜诉权。
工伤赔偿案件涉及专业知识较多建议受伤职工委托专业律师代理。在选择律师时,要保证律师与本案不存在利害冲突。
工伤赔偿政策可能将会随着法律法规的调整而发生变化。受伤职工在起诉索赔期间要关注政策变化,及时调整赔偿请求。
在起诉索赔进展中受伤职工要积极与律师、劳动仲裁委员会、人民法院等沟通熟悉案件进展,为索赔成功创造有利条件。
认定工伤后,受伤职工有权依法向用人单位索赔。掌握起诉索赔流程和关注事项,有助于工伤职工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 进展中,受伤职工要保持信心,勇敢面对困难,争取公平、公正的赔偿。
Copyright © 2000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