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工伤认定是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要紧环节。一旦职工被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需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给予赔偿。本文将详细介绍工伤认定后的赔偿流程、赔偿项目及标准帮助工伤职工熟悉怎样获得应有的赔偿。
发生工伤事故后,用人单位应在30天内向当地工伤保险机构申请工伤认定。假利用人单位未按期申请职工本人或其近亲属可以在事故发生之日起1年内向工伤保险机构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工伤认定完成后,职工可以申请工伤鉴定。工伤鉴定是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实的,主要评估工伤对职工劳动能力的作用程度。职工需遵循鉴定委员会的请求,提交相关的医疗证明、工作证明等材料。
依据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的结果,职工可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和《更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难题的规定》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申请。
工伤职工可从工伤保险基金中获得以下赔偿:
(1)治疗工伤的医药费和复费;
(2)住院伙食补贴;
(3)去外地看病的路费和住宿费。
工伤职工在工伤期间,用人单位应支付其工资福利。工资报酬的计算基数一般为职工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工伤职工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作用劳动能力的,实劳动能力鉴定。按照伤残等级,职工可获得以下赔偿:
(1)一级至四级伤残:按月支付伤残津贴计算基数一般为职工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2)五级至六级伤残: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计算基数一般为职工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计算基数一般为职工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工伤职工依照伤残等级,可获得以下残疾赔偿金:
(1)一级至四级伤残:按月支付残疾赔偿金,计算基数一般为职工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2)五级至六级伤残:支付一次性残疾赔偿金计算基数一般为职工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工伤职工需要实行护理的,用人单位应支付护理费。护理费的计算基数一般为职工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职工应在工伤认定完成后1年内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申请。超过1年的,用人单位可拒绝赔偿。
职工与用人单位就工伤赔偿发生争议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工伤职工在获得工伤保险待遇的同时还能够依据民事法律规定向用人单位或第三方主张侵权损害赔偿。
工伤认定后,职工应熟悉赔偿流程和标准,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用人单位也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时履行赔偿义务,共同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在工伤赔偿期间,双方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信工伤职工得到应有的赔偿。
Copyright © 2000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