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行业资讯 > > 正文
2024 10/ 25 05:56:04
来源:穆虚

认定工伤后工资怎么发放

字体:

认定工伤后工资发放详解:保障工伤职工权益的法律规定

正文:

一、工伤工资发放的法律规定

在我国工伤职工的工资发放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依照《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工伤认定后工伤职工的工资发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原工资福利全额发放

工伤认定后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原工资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在此期间工伤职工的原工资福利全额发放。

2. 工伤保险基金提供伤残津贴

若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无法恢复工作可以依照伤残等级,由工伤保险基金每月提供伤残津贴。伤残津贴分为五级和六级,分别依照工伤职工工资总额的70%和60%发放。

二、工伤工资发放的具体操作

1. 工伤认定后工资的计算

工伤认定后,工资的计算以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工资为基准。工伤职工的工资按原工资待遇发放,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认定工伤后工资怎么发放

认定工伤后工资怎么发放

2. 工伤工资发放的期限

工伤职工的停工留薪期一般最长为12个月。在此期间,工伤职工的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若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能够长停工留薪期。

3. 工伤工资发放的调整

在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满后,若仍需治疗,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按照伤情恢复情况,工伤职工的工资发放可能存在有所调整。若工伤职工可恢复工作,工资发放将恢复正常;若工伤职工无法恢复工作,将依据伤残等级发放伤残津贴。

三、工伤工资发放的保障措

1. 劳动仲裁

若用人单位在收到劳动监察大队的行政解决决定后仍不行工伤工资发放,工伤职工可委托律师及时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维护本身的合法权益。

2. 法律援助

工伤职工在 期间可申请法律援助,获得专业的法律帮助,保证本人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四、工伤工资发放的实践案例

以下是几个工伤工资发放的实践案例,以供参考:

案例1:某企业员工在工作中不受伤,经认定为工伤。在停工留薪期间,企业按期全额发放了员工的工资福利。

案例2:某建筑工人因工受伤,造成六级伤残。在停工留薪期满后,工伤保险基金每月向其发放相当于工资总额60%的伤残津贴。

案例3:某公司员工在工作中患职业病,经认定为工伤。在停工留薪期间,公司按期全额发放了员工的工资福利。后经劳动能力鉴定该员工无法恢复工作,公司依照法律规定,每月向其发放相当于工资总额70%的五级伤残津贴。

工伤认定后,工伤职工的工资发放是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必不可少措。依照《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可依据伤残等级,由工伤保险基金提供伤残津贴。工伤职工应积极维护自身的权益,遇到疑惑时,及时寻求法律援助。同时用人单位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保障工伤职工的工资发放,共同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

【纠错】 【责任编辑:穆虚】

Copyright © 2000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辽B2-20140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