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行业资讯 > > 正文
2024 09/ 14 22:19:31
来源:江辰君

工伤认定指南:工厂内受伤如何申请及 步骤详解

字体:

工伤认定指南:工厂内受伤怎样去申请及 步骤详解

一、引言

在我国工厂是工伤事故的多发地带。工人受伤后怎样去认定工伤、划分责任、评定等级以及获得相应的赔偿,是每一个受伤者都需要理解的疑问。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详细解析工厂内受伤怎样申请工伤认定及 步骤。

二、工伤认定的标准

1. 工伤认定的一般标准

依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认定需满足以下条件:

(1)在工作时间内和工作岗位上因工作起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在工作时间内和工作岗位上,因履行工作职责而突发疾病死亡的;

(3)在工作时间内和工作岗位上,因履行工作职责而突发疾病,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4)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2. 工伤认定的特殊标准

在工厂内受伤,以下情况也属于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因工作原因受到等意外伤害的;

(2)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因工作原因患职业病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因工作原因受到放射性、化学性、生物性等有害物质侵害的。

三、工伤认定的责任

1. 工伤认定责任的划分

在工厂内受伤,工伤认定责任的划分如下:

(1)完全责任:工人受伤完全是由于自身原因致使的,如违反操作规程、不佩劳动保护用品等;

(2)主要责任:工人受伤主要是由自身原因引发的但工厂有一定的过错,如未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未实行安全培训等;

(3)次要责任:工人受伤主要是由工厂原因引发的,工人有一定的过错;

(4)无责任:工人受伤完全是由于工厂原因造成的。

2. 工伤认定责任的承担

依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认定责任由以下各方承担:

工伤认定指南:工厂内受伤如何申请及     步骤详解

工伤认定指南:工厂内受伤如何申请及     步骤详解

(1)完全责任:工人自行承担;

(2)主要责任:工厂承担大部分责任,工人承担小部分责任;

(3)次要责任:工厂承担小部分责任,工人承担大部分责任;

(4)无责任:工厂承担全部责任。

四、工伤认定等级

1. 工伤认定等级的划分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认定等级分为以下十级:

(1)一级工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2)二级工伤: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工伤认定指南:工厂内受伤如何申请及     步骤详解

(3)三级工伤: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4)四级工伤:轻度丧失劳动能力;

(5)五级工伤:中度丧失劳动能力;

(6)六级工伤:轻度丧失劳动能力;

工伤认定指南:工厂内受伤如何申请及     步骤详解

(7)七级工伤:中度丧失劳动能力;

(8)八级工伤:轻度丧失劳动能力;

工伤认定指南:工厂内受伤如何申请及     步骤详解

(9)九级工伤:中度丧失劳动能力;

(10)十级工伤:轻度丧失劳动能力。

2. 工伤认定等级的评定

工伤认定等级的评定由工伤认定机构依据以下因素实:

(1)伤情严重程度;

(2)劳动能力丧失程度;

(3)治疗费用及复情况。

五、工伤赔偿

1. 工伤赔偿的范围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赔偿范围涵以下几部分:

工伤认定指南:工厂内受伤如何申请及     步骤详解

(1)医疗费用:涵治疗工伤的医疗费、复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

(2)误工费:受伤期间工资、奖金、津贴等;

工伤认定指南:工厂内受伤如何申请及     步骤详解

(3)护理费:受伤期间的护理费用;

(4)伤残补助金:依据工伤认定等级,发放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5)残疾就业补助金:按照工伤认定等级,发放一次性残疾就业补助金;

(6)丧葬补助金:工伤死亡的情况下,发放一次性丧葬补助金;

工伤认定指南:工厂内受伤如何申请及     步骤详解

(7)供养亲属抚恤金:工伤死亡的情况下,发放供养亲属抚恤金。

2. 工伤赔偿的计算

工伤赔偿的计算按照以下公式实:

赔偿总额 = 医疗费用 误工费 护理费 伤残补助金 残疾就业补助金 丧葬补助金 供养亲属抚恤金

六、工伤认定及 步骤

1. 受伤后及时报告

工人受伤后,应立即向工厂报告,并需求工厂实行工伤认定。

2. 提交工伤认定申请

工人或其家属在受伤后30日内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交工伤认定申请。

3. 配合工伤认定调查

工人应积极配合工伤认定机构的调查,提供相关证据。

4. 领取工伤认定决定书

工伤认定机构依照调查结果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通知工人。

5. 申请工伤赔偿

工人或其家属依照工伤认定决定

【纠错】 【责任编辑:江辰君】

Copyright © 2000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辽B2-20140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