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行业资讯 > > 正文
2024 09/ 07 17:20:53
来源:仁建树

医疗损害情形下的工伤等级认定标准与操作规程

字体:

医疗损害情形下的工伤等级认定标准与操作规程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伤事故的发生频率逐渐升高医疗损害作为工伤的一种特殊形式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医疗损害情形下的工伤等级认定标准与操作规程对保障职工权益、维护社会和谐具有关键意义。本文将结合医疗损害认定工伤等级的相关规定探讨医疗损害情形下的工伤等级认定标准与操作规程。

二、医疗损害情形下的工伤等级认定标准

1. 工伤等级划分

依据《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工伤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十级其中一级为最重,十级为最轻。医疗损害情形下的工伤等级认定应参照该标准实。

2. 医疗损害认定工伤等级的标准

(1)一级工伤:因医疗损害致使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需长期依他人护理。

(2)二级工伤:因医疗损害致使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需他人辅助。

(3)三级工伤:因医疗损害引起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能自理,但工作能力受到限制。

(4)四级工伤:因医疗损害引发轻度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能自理,工作能力有所下降。

(5)五级工伤:因医疗损害引发劳动能力轻度受限,生活能自理,工作能力略有下降。

(6)六级工伤:因医疗损害引起劳动能力受限,生活能自理,工作能力有所下降。

(7)七级工伤:因医疗损害引起劳动能力受限,生活能自理,工作能力略有下降。

医疗损害情形下的工伤等级认定标准与操作规程

(8)八级工伤:因医疗损害致使劳动能力受限,生活能自理,工作能力下降。

医疗损害情形下的工伤等级认定标准与操作规程

(9)九级工伤:因医疗损害造成劳动能力受限,生活能自理,工作能力轻度下降。

(10)十级工伤:因医疗损害造成劳动能力受限,生活能自理,工作能力略有下降。

三、医疗损害情形下的工伤等级认定操作规程

1. 受害职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受害职工在发生医疗损害后应向所在单位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申请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医疗损害情形下的工伤等级认定标准与操作规程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身份证、劳动合同等相关证明材料;

(3)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历资料、诊断证明等;

(4)其他与工伤认定有关的材料。

医疗损害情形下的工伤等级认定标准与操作规程

医疗损害情形下的工伤等级认定标准与操作规程

2. 单位审核并上报

单位在收到职工的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在15日内完成审核,并将合条件的申请材料上报至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

3.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调查核实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收到单位上报的材料后,应在15日内完成调查核实。调查核实内容包含:

(1)工伤事故发生的经过;

(2)医疗损害的起因、程度和结果;

医疗损害情形下的工伤等级认定标准与操作规程

(3)职工的劳动能力状况;

(4)其他与工伤认定有关的情况。

医疗损害情形下的工伤等级认定标准与操作规程

4. 工伤认定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按照调查核实的情况,遵循工伤等级划分标准,对职工的工伤等级实认定。认定结果应在15日内通知单位及职工。

5. 工伤等级鉴定

对认定为工伤的职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委托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实工伤等级鉴定。鉴定机构应在收到委托后30日内完成鉴定,并将鉴定结果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

医疗损害情形下的工伤等级认定标准与操作规程

6. 工伤待遇落实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按照工伤认定结果和工伤等级鉴定结果,为职工落实相应的工伤待遇。

四、结论

医疗损害情形下的工伤等级认定标准与操作规程,对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具有关键意义。各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切实履行职责,保障工伤认定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同时加强工伤预防工作,减少医疗损害事故的发生,为职工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纠错】 【责任编辑:仁建树】

Copyright © 2000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辽B2-20140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