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行业资讯 > > 正文
2024 08/ 23 11:20:30
来源:用户笑卉

工伤中事故等级认定标准与评定流程详解

字体:

# 工伤中事故等级认定标准与评定流程详解

工伤中事故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安全事故对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造成严重作用。为了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我国对工伤中事故的等级认定和评定流程有明确的规定。本文将详细解析工伤中事故等级认定标准与评定流程。

## 一、工伤中事故等级划分

工伤中事故的等级划分主要依据中事故对职工身体造成的伤害程度,以及职工的劳动能力丧失情况。依照《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工伤中事故等级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 1. 一级工伤

一级工伤是指因中事故引起职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需长期护理。

### 2. 二级工伤

二级工伤是指因中事故引起职工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基本不能自理。

### 3. 三级工伤

三级工伤是指因中事故致使职工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可以自理,但需他人帮助。

### 4. 四级工伤

四级工伤是指因中事故引发职工轻度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能够自理。

### 5. 五级工伤

五级工伤是指因中事故引发职工有一定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但不作用日常生活。

## 二、工伤中事故等级认定标准

### 1. 身体伤害程度

工伤中事故等级认定首先考虑职工的身体伤害程度涵中程度、器官损伤、功能障碍等。具体标准如下:

- 一级工伤:中程度严重,多个器官功能丧失,生活不能自理。

工伤中事故等级认定标准与评定流程详解

- 二级工伤:中程度较重,主要器官功能丧失生活基本不能自理。

工伤中事故等级认定标准与评定流程详解

- 三级工伤:中程度中等,部分器官功能丧失,生活能够自理。

- 四级工伤:中程度较轻轻度器官损伤,生活能够自理。

工伤中事故等级认定标准与评定流程详解

- 五级工伤:中程度较轻无器官损伤,但有一定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

### 2. 劳动能力丧失情况

工伤中事故等级认定还需考虑职工的劳动能力丧失情况具体标准如下:

- 一级工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工伤中事故等级认定标准与评定流程详解

- 二级工伤: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 三级工伤: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 四级工伤:轻度丧失劳动能力。

工伤中事故等级认定标准与评定流程详解

工伤中事故等级认定标准与评定流程详解

- 五级工伤:有一定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

## 三、工伤中事故等级评定流程

### 1. 初步诊断

当发生工伤中事故时,首先由企业或医疗机构实初步诊断,确定职工的中程度和损伤情况。

### 2. 申请工伤认定

企业或职工应该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向所在地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工伤中事故等级认定标准与评定流程详解

### 3. 受理与调查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该在15日内受理,并组织调查核实事故情况。

### 4. 鉴定工伤等级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委托具有资质的工伤鉴定机构对职工的工伤等级实鉴定。

### 5. 公示与送达

工伤鉴定机构理应在鉴定结后15日内将鉴定结论送达企业、职工及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该在收到鉴定结论后15日内,将工伤认定结论送达企业、职工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工伤中事故等级认定标准与评定流程详解

### 6. 解决与赔偿

依据工伤认定结论,企业应该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给予职工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中事故等级认定与评定流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各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企业和职工都理应认真履行职责,保证工伤中事故的等级认定与评定工作顺利实行,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纠错】 【责任编辑:用户笑卉】

Copyright © 2000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辽B2-20140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