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行业资讯 > > 正文
2024 08/ 19 20:24:28
来源:让思凡

工伤认定与工资发放:法律解读及 指南,确保劳动者权益不受侵害

字体:

工伤认定与工资发放:法律解读及 指南,保证劳动者权益不受侵害

一、引言

在我国,工伤认定与工资发放是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必不可少环节。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劳动者因工伤认定困难、工资发放难题而陷入困境。本文将围绕工伤认定与工资发放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大家提供法律解读及 指南,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工伤认定的法律依据及流程

1. 法律依据

工伤认定主要依据《人民工伤保险条例》和《工伤认定办法》。依照相关规定职工在工作进展中因工作起因受到事故伤害或是说患职业病的,理应认定为工伤。

2. 工伤认定流程

(1)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理应在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后的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特殊情况可长至90日。

(2)调查核实: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该及时对事故伤害情况实行调查核实。

(3)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该自收到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和用人单位。

(4)不服工伤认定决定的复议和诉讼:申请人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是说提起行政诉讼。

工伤认定与工资发放:法律解读及     指南,确保劳动者权益不受侵害

三、工资发放的法律规定

1. 工资发放的基本规定

依据《人民劳动法》和《人民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应该按照劳动合同的预约和有关规定,准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

工伤认定与工资发放:法律解读及     指南,确保劳动者权益不受侵害

2. 工伤期间工资发放

(1)停工留薪期间:职工因工负伤,在停工留薪期间,用人单位理应按照原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工伤认定与工资发放:法律解读及     指南,确保劳动者权益不受侵害

(2)治疗期间:职工因工负伤治疗期间用人单位应该依照有关规定支付医疗费用,并按照原工资标准支付生活费。

(3)伤残津贴: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

工伤认定与工资发放:法律解读及     指南,确保劳动者权益不受侵害

四、不给认定工伤不给发工资的合法性分析及 途径

1. 不给认定工伤不给发工资的合法性分析

按照《人民工伤保险条例》和《人民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不得因职工发生工伤而减低其工资、解除劳动合同。 不给认定工伤不给发工资的做法是违法的。

2. 途径

(1)协商:劳动者可与用人单位实行协商,需求给予工伤认定并发放工资。

工伤认定与工资发放:法律解读及     指南,确保劳动者权益不受侵害

工伤认定与工资发放:法律解读及     指南,确保劳动者权益不受侵害

(2)投诉: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投诉,需求对其实行工伤认定。

(3)仲裁:劳动者可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须要确认工伤并支付工资。

工伤认定与工资发放:法律解读及     指南,确保劳动者权益不受侵害

(4)诉讼:劳动者能够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工伤并支付工资。

五、不给工伤认定是不是可直接起诉侵权

不给工伤认定不能直接起诉侵权。劳动者应该先遵循工伤认定的程序申请工伤认定倘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不认定为工伤,劳动者能够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是说提起行政诉讼。在行政复议或是说行政诉讼进展中,劳动者能够主张侵权责任,请求赔偿损失。

工伤认定与工资发放:法律解读及     指南,确保劳动者权益不受侵害

六、结论

工伤认定与工资发放是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关键环节。劳动者应该理解相关法律法规,维护本人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应该依法履行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工伤认定和工资发放权益。同时有关部门理应加强对工伤认定和工资发放工作的监管,确信劳动者权益不受侵害。

【纠错】 【责任编辑:让思凡】

Copyright © 2000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辽B2-20140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