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工伤认定作为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关键环节其流程和责任部门的明确对保障劳动者权益具有必不可少意义。本文将从工伤认定的具体流程和责任部门两个方面实行详细解析。
工伤申报是工伤认定的之一步。在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后用人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是说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申报时,需提供以下资料: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涵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3)其他相关材料。
工伤认定机构一般应为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收到用人单位的工伤认定申请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15日内对申请材料实行审查,对合条件的,予以受理;对不合条件的不予受理并告知理由。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应该及时对事故伤害实调查核实。调查核实期间,可采用以下形式:
(1)询问当事人、证人;
(2)现场勘查;
(3)技术鉴定;
(4)查阅相关资料。
依照调查核实的情况,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理应作出工伤认定决定。认定结果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工伤;
(2)非工伤;
(3)视同工伤;
(4)不视同工伤。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理应将工伤认定决定送达给用人单位、劳动者或是说其直系亲属。送达办法可以采用邮寄、直接送达等方法。
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是工伤认定的主要责任部门。其负责接收用人单位的工伤认定申请,对申请材料实行审查,调查核实事故伤害情况,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将认定决定送达相关当事人。
在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为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情况下,工伤认定工作由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
在公司内部,工伤申报一般由人力资源部或行政部门负责。其职责是依据公司岗位职责划分,负责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报工伤。
工伤认定归劳动局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管。职工受伤后应向统筹地区的劳动局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实行工伤认定的申请。
工伤认定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关键环节,明确工伤认定的具体流程和责任部门对保障劳动者权益具有关键意义。在工伤认定进展中,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公司人力资源部或行政部门以及社会保险行政部门都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劳动者在遭受工伤时,应熟悉相关流程和责任部门以便及时维护本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用人单位也应依法履行工伤认定申请义务,保障劳动者权益得到保障。
Copyright © 2000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