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关系的日益复杂工伤认定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实际生活中多人对工伤与公伤的区别以及工伤认定后的待遇疑惑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本文将从工伤与公伤的定义、区别、认定程序以及认定工伤后是不是属于因公等方面实探讨。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是指在工作进展中,劳动者因工作起因受到的伤害。工伤分为因工负伤和因病负伤两种。因工负伤是指在工作进展中,劳动者因工作起因受到的伤害;因病负伤是指劳动者因患职业病、疾病或在工作中受到意外伤害。
公伤是指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在行职务期间,因公受到的伤害。公伤与工伤的更大区别在于,公伤的主体是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而工伤的主体是劳动者。
(1)主体不同:工伤的主体是劳动者,公伤的主体是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
(2)起因不同:工伤原因在于工作期间的伤害,公伤原因在于行职务进展中的伤害。
(3)认定程序不同:工伤认定遵循《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公伤认定遵循《公务员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1)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职工或其近亲属、用人单位理应在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实行调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该及时实调查,核实有关情况。
(3)作出工伤认定决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照调查情况,依法作出是否属于工伤的决定。
(4)送达工伤认定决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理应将工伤认定决定送达给申请人和用人单位。
依照《社会保险法》第36条、《工伤保险条例》第1条的规定,工伤认定应该围绕工作原因开展工作场所、工作时间是工伤认定的辅助要素。在工作原因无法查明时,可以参考工作场所、工作时间等因素实判断。
认定工伤后,是否属于因公,应该依据以下情况实判断:
(1)要是劳动者在行工作任务进展中受到伤害,且伤害原因与工作有关,认定为工伤,属于因公。
(2)假使劳动者在工作场所、工作时间内受到伤害,但伤害原因与工作无关,认定为工伤,但不属于因公。
(3)若是劳动者在非工作场所、非工作时间受到伤害,认定为工伤但不属于因公。
以下是一个关于工伤认定的案例:
案例:某企业职工张某在下班途中遭遇车祸,造成重伤。张某的单位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经调查,张某下班途中的车祸与工作无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作出不认定为工伤的决定。
分析:依照工伤认定的规定,张某在下班途中遭遇车祸,伤害原因与工作无关,故不认定为工伤。虽然张某受到了伤害但不属于因公。
认定工伤之后,是否属于因公,应该依照工伤认定的规定实行判断。工伤认定应该围绕工作原因展开,工作场所、工作时间是工伤认定的辅助要素。在实际操作中,劳动者、用人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都理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加强对工伤认定法律法规的传和培训,增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有助于减少工伤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工伤认定期间各方理应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共同维护工伤认定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445472.html
上一篇:认定工伤之后如何赔付
下一篇:认定工伤之后怎么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