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旨在保障职工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后的基本生活。在现实生活中部分用人单位在工伤认定后仍拒绝支付相关费用造成劳动者权益受损。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被认定工伤不发工资的疑问探讨劳动者怎么样维护本身的合法权益。
工伤认定是劳动者因工作起因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后依法享有的权益。工伤认定有助于明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责任和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依照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1)用人单位法律意识淡薄:部分用人单位对法律法规熟悉不足,认为工伤认定后无需支付工资。
(2)逃避责任:部分用人单位为减少成本,逃避责任故意拖欠或克扣工伤职工工资。
(3)劳动者 意识不强:部分劳动者在遭受工伤后,缺乏 意识,未能及时采用法律手维护自身权益。
(1)劳动者生活困境:被认定工伤不发工资,使劳动者在治疗期间面临生活压力。
(2)社会公平正义受损: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工资,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
劳动者首先需要确认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如已签订劳动合同。并依照工伤等级请求其赔偿,如医药费、停工留薪工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
劳动者可以尝试与公司实协商,须要支付应得的工资待遇。明确提出您的诉求,需求公司依照法律法规支付工资。
(1)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若协商无果劳动者能够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需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2)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劳动者还可向劳动争议仲裁部门申请仲裁,需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以“工伤认定期间不发工资”为例,劳动者小张在工作中不遭受事故伤害,被认定为工伤。公司拒绝支付其工伤期间的工资。小张选用了以下措:
1. 与公司协商:小张首先尝试与公司协商,须要支付工资,但公司拒绝支付。
2.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小张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请求公司支付工资。
3. 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在劳动监察部门介入无效后小张向劳动争议仲裁部门申请仲裁,最成功获得应得的工资。
被认定工伤不发工资,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在遭受工伤后,应积极选用法律手,维护自身权益。同时用人单位应提升法律意识,履行社会责任,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工伤疑问,才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443224.html
上一篇:被认定工伤
下一篇:被认定工伤不发工资吗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