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工伤事故是劳动者在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之一。当工伤认定遭遇争议劳动者权益怎样去保障?本文将围绕“不认定工伤可起诉吗”这一主题详细解析起诉流程、法律依据及赔偿办法帮助劳动者理解自身权益维护自身利益。
工伤认定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工伤事故往往因为种种起因未能得到认定。在这类情况下劳动者是不是可以起诉?起诉的流程、法律依据和赔偿办法又是怎样规定的?本文将为您一一揭晓,帮助劳动者在面对不认定工伤的情况下,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不认定工伤可起诉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对工伤认定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将依法受理并审理此类案件。劳动者在起诉时,应该提交工伤认定决定书、医疗机构出具的伤情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以证明本身的工伤事实。
《人民劳动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劳动者对工伤认定不服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三条也明确规定:“劳动者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作出决定的行政部门申请复查,也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者在起诉时,能够需求以下赔偿:
(1)工伤医疗费:涵治疗工伤所需的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药费等。
(2)误工费:劳动者因工伤误工的能够须要支付误工费。
(3)护理费:劳动者因工伤需要护理的,能够请求支付护理费。
(4)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照伤残等级,可请求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5)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劳动者因工伤需要继续治疗的,能够需求支付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6)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劳动者因工伤不能从事原工作的,可请求支付一次性就业补助金。
(二)不认定为工伤怎么办?
劳动者对工伤认定不服的,能够自收到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作出决定的行政部门申请复查。复查期间,劳动者可提交新的证据,以证明自身的工伤事实。
如复查结果仍不支持劳动者的工伤认定,劳动者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期间,劳动者理应积极提供证据证明自身的工伤事实。
劳动者在起诉期间,可寻求法律援助。我国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将为合条件的劳动者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帮助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
不认定为工伤,意味着劳动者在事故中受到的伤害未能满足工伤认定的条件。在这类情况下,劳动者需要从事实认定入手,提供证据证明事故发生在工作进展中,且与工作有关。
劳动者在起诉时,应该关注法律适用疑问。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工伤认定理应合以下条件: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等意外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外出期间受到伤害或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4)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劳动者在起诉时,理应依据上述法律规定,论证本身的情况是不是合工伤认定的条件。
不认定工伤并不意味着劳动者无法 。在理解起诉流程、法律依据及赔偿办法的基础上,劳动者能够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本身的合法权益。期望本文能为劳动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435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