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我国工伤事故频发怎么样认定工伤以及伤残等级对保障劳动者权益具有要紧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受伤后怎么样认定工伤、几级伤残标准以及判定工伤的相关规定。
工伤,顾名思义是指在工作期间,因工作起因受到的伤害。按照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起因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情形。
(1)工作时间:工伤事故发生在工作时间内,涵正常工作时间、加班时间以及上下班途中。
(2)工作场所:工伤事故发生在工作场所内,涵公司、工厂、矿山、工地等。
(3)工作原因:工伤事故因工作原因引起,涵工作期间的意外伤害、职业病等。
(4)事故伤害:工伤事故致使劳动者受到伤害,涵身体伤害、心理伤害等。
(1)劳动者发生事故伤害后,用人单位应该在24小时内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报告。
(2)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报告后应该在3个工作日内实现场调查核实。
(3)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理应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通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4)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劳动者的身份证明。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4)事故现场照片、视频等证据材料。
(5)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历资料、诊断证明等。
依据《职工伤亡事故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工伤伤残等级分为一级至十级,其中一级伤残为最重,十级伤残为最轻。
(1)一级伤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2)二级伤残: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3)三级伤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基本能自理。
(4)四级伤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能自理。
(5)五级伤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对工作有一定作用。
(6)六级伤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对工作有较大作用。
(7)七级伤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对工作有较大作用。
(8)八级伤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对工作有影响。
(9)九级伤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对工作有影响。
(10)十级伤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对工作有轻微影响。
(1)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劳动者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是说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3)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等意外伤害的。
(1)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身体异常。
工伤认定及伤残等级评定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要紧环节。熟悉工伤认定标准、伤残等级评定标准以及判定工伤的相关规定,有助于劳动者在发生工伤事故时及时维护本身的合法权益。在实际操作中,劳动者、用人单位和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工伤认定及伤残等级评定的公平、公正。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258313.html
上一篇:如何进行伤残鉴定:从受伤后处理到伤残等级评定全攻略
下一篇:工伤鉴定全流程指南:受伤后如何申请、办理及注意事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