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各种交易和合作中经常采用口头协议。关于口头协议的法律效力及其适用条件很多人存在疑问。本文将通过分析相关法律条文和案例,探讨口头协议的法律效力,以及怎么样保证双方权益不受侵害。
口头协议是指双方在无书面合同的情况下,通过口头方法达成的协议。这类协议在法律上被称为“口头合同”。
依照我国《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合同可以书面形式也可口头形式订立,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利用书面形式的除外。”由此可见口头协议在合一定条件下,具有法律效力。
(1)双方自愿:口头协议必须是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
(2)内容合法:口头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3)形式合法:虽然口头协议可不采用书面形式但双方理应保留证据,如录音、录像、短信等,以证明协议的存在和内容。
在交易金额较小的场合口头协议较为常见。例如,购买日常用品、小额度借款等。在这类情况下,口头协议的法律效力得到认可。
当交易双方相互熟悉、信任度较高时口头协议更容易被接受。例如,亲朋好友之间的合作、长期合作伙伴之间的交易等。
在某些行业,口头协议已成为惯例。如餐饮业、建筑业等,双方往往通过口头协议达成合作。
为保障口头协议的法律效力双方理应保留证据。以下几种形式可供参考:
(1)录音:在达成口头协议时,可以录音保存证据。
(2)短信:将口头协议的内容以短信形式发送给对方,作为证据。
(3)电子邮件:将口头协议的内容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对方,并保存邮件记录。
尽管口头协议较为简便,但双方仍应明确预约以下条款:
(1)协议主体:明确双方的身份信息。
(2)协议内容: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3)履行期限:明确协议的履行期限。
(4)违约责任:明确违约方的责任。
在签订口头协议前,能够咨询专业律师,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协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双方应按照口头协议的约好及时履行义务,避免因履行不当引发纠纷。
案例1:
甲乙双方口头协定甲方出售一批货物给乙方,乙方支付货款。后乙方未按约好支付货款,甲方诉至法院。法院依照甲乙双方的录音证据,认定口头协议有效,判决乙方支付货款。
案例2:
甲乙双方口头约好,甲方为乙方提供装修服务,乙方支付装修费用。后乙方认为甲方提供的装修服务不合约好,拒绝支付费用。法院按照甲乙双方的短信证据,认定口头协议有效,判决乙方支付装修费用。
口头协议在合一定条件下具有法律效力,但在实际操作中,为保证双方权益不受侵害应尽量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同时保留证据、明确约好条款、及时履行义务等,都是保障口头协议有效性的必不可少措。在签订口头协议时,双方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交易安全和社会秩序。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255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