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是保障职工权益的必不可少环节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的伤害都能被认定为工伤。对不予认定工伤的具体情形很多人可能存在误解。本文将详解不予认定工伤的情形,帮助大家更好地熟悉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工伤认定,关乎每一位职工的切身利益。在工伤认定期间,有些伤害由于不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无法被认定为工伤。那么不予认定工伤的情形具体涵哪些?这些情形又可以分为哪些种类?面对不予认定工伤的结果,职工应怎么样应对?本文将围绕这些疑问,为您一一解答。
一、不予认定工伤的情形有哪些?
不予认定工伤的情形主要涵以下几种:
1. 自伤、自杀等非因工作起因造成的伤害;
2. 违反劳动律、操作引发的伤害;
3. 因犯罪、违反法律法规造成的伤害;
4. 因个人疾病、身体起因引起的伤害;
5. 因其他非工作起因引起的伤害。
二、不予认定工伤的情形有哪些种类?
不予认定工伤的情形能够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非工作原因引发的伤害:如家庭纠纷、个人疾病等;
2. 违反劳动律造成的伤害:如违反操作规程、不佩劳动保护用品等;
3. 违法犯罪造成的伤害:如故意伤害、抢劫等;
4. 不可抗力造成的伤害:如自然灾害、战争等;
5. 其他非工作原因致使的伤害:如交通意外、上下班途中非因工作原因造成的伤害等。
三、不予认定为工伤怎么办?
不予认定为工伤后职工可采用以下措:
1. 向用人单位提出异议:认为认定结果有误的,可请求用人单位重新认定;
2. 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复核:对用人单位的认定结果有异议的,可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复核;
3.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复核结果仍有异议的,能够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不予认定工伤需赔偿吗?
不予认定工伤,用人单位无需承担工伤赔偿责任。但是若是职工在非工作原因引起的伤害中,用人单位存在过错,如未提供合格的劳动保护用品、未对职工实安全培训等,用人单位仍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理解不予认定工伤的情形,有助于职工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正确判断和解决。同时通过合理 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在实际操作中职工理应遵守法律法规,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发生不予认定工伤的情形。而对用人单位,则应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率。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252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