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工伤认定是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必不可少环节。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单位由于各种起因可能将会在职工发生工伤后超过一个月仍未申报工伤。本文将围绕单位一个月后怎样去申报工伤及解决流程实行详细解析。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是说按照职业病诊断标准认定为职业病的所在单位理应在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单位超过一个月仍未申报工伤是不是还能实行申报呢?
答案是肯定的。虽然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未申报工伤但仍然可申请工伤认定。不过在此情况下,单位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单位超过一个月未申报工伤的,应尽快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补报工伤认定申请。补报时,需要提供以下材料:
- 《工伤认定申请表》;
- 事故伤害报告书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 单位与受伤职工的劳动合同或是说事实劳动关系证明;
- 单位营业执照副本;
- 受伤职工的身份证明;
- 其他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证据材料。
在补报工伤认定申请的同时单位应遵循《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支付受伤职工在工伤认定期间的治疗费用和工资待遇。
单位在补报工伤认定申请时,还需提交一份书面说明,说明未及时申报工伤的原因。若原因是单位故意拖,则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单位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理应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若认定为工伤,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将向单位送达《工伤认定决定书》。
工伤职工在工伤治愈后,理应实伤残等级鉴定。伤残等级鉴定由单位或是说职工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鉴定机构理应在30日内作出鉴定结论。
单位收到《工伤认定决定书》后,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支付工伤职工的工伤待遇。工伤待遇包含:医疗费、复费、护理费、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
若单位与工伤职工就工伤赔偿发生争议,可依法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争议应对期间,单位理应继续支付工伤职工的工伤待遇。
如前所述,单位超过一个月未申报工伤的,仍然可以申请工伤认定。但是单位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若单位故意拖申报工伤,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工伤超一个月仍然可以申报。虽然超过了规定的申报时间,但单位仍然有责任为受伤职工申请工伤认定,保障其合法权益。
单位申请工伤超过一个月仍然可办理。但是在办理进展中,单位需要提交书面说明,说明未及时申报工伤的原因。同时单位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单位一个月后申报工伤,虽然程序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但仍然能够办理。在此期间,单位应积极履行责任,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工伤职工也应理解相关法律法规,维护本身的权益。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250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