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工伤认定制度在保障职工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部分企业未能及时启动工伤认定申请程序造成职工在遭受工伤后无法得到及时救治和赔偿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1)企业法律意识淡薄。部分企业负责人对工伤认定的要紧性认识不足认为工伤认定是额外负担不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企业逃避责任。部分企业为了减少成本,规避赔偿,故意不申请工伤认定。
(3)职工 意识不强。部分职工在遭受工伤后,不知道怎么样维护自身的权益,未能及时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1)作用职工权益。企业未申请工伤认定造成职工无法得到及时救治和赔偿,影响其生活品质和身体健。
(2)加剧社会矛盾。企业未申请工伤认定可能引发职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加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3)损害企业信誉。企业未申请工伤认定,一旦被曝光将严重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和信誉。
1.用人单位未申请工伤认定,职工可自行申请。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用人单位未依照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是说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用人单位不申请工伤认定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未遵循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1.加强法律法规传。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要共同加强法律法规传,升级企业负责人和职工的法律意识,使其认识到工伤认定的要紧性。
2.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企业要建立健全工伤认定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信在职工发生工伤时可以及时启动工伤认定程序。
3.发挥工会作用。工会组织要积极参与工伤认定工作,协助职工维护合法权益。
4.建立健全监机制。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工伤认定工作的监,保证企业履行法定义务。
1.对已过时效的工伤认定申请,职工可尝试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赔偿协议。
2.职工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责任。
3.在仲裁不支持的情况下,职工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法律救济。
五、用人单位不申请工伤认定书必须仲裁吗?
1.用人单位不申请工伤认定书,不一定必须仲裁。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可先自行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假若用人单位不申请工伤认定书,职工可尝试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再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企业未启动工伤认定申请程序,不仅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还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各级、企业和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加强对工伤认定工作的重视保障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和赔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246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