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是指在高、高湿环境下由于体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病症。在户外作业、高车间等特定环境下劳动者出现中暑现象时,怎样去认定工伤成为了关注的点。本文将详细解析中暑认定工伤的法律依据及认定流程。
1. 《人民劳动法》
《劳动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在工作中因工负伤、病或是说死亡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工伤待遇。”这是中暑认定工伤的基本法律依据。
2. 《工伤保险条例》
《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规定:“劳动者在工作中因下列情形之一引起伤亡的,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起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等意外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的职业病;(四)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是说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中暑属于职业病范畴,由此可以依据此条规定认定工伤。
3. 《职业病防治法》
《职业病防治法》第48条规定:“用人单位对患有职业病的劳动者,理应依法给予工伤待遇。”中暑作为一种职业病,劳动者在患有中暑时可依据此条规定需求工伤待遇。
劳动者在工作中出现中暑症状时,用人单位应该及时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报告事故。
用人单位理应组织劳动者到医疗机构实初步诊断。医疗机构应该依据病、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判断劳动者是不是患有中暑。
用人单位或劳动者本人应该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申请时,应该提交以下材料: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劳动者的身份证复印件;
(3)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
(4)工作场所环境监测报告;
(5)其他有关证据。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该在15日内实行审查决定是不是受理。受理后应该在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照审查结果,作出工伤认定决定。认定为工伤的应该向劳动者送达工伤认定决定书;不认定为工伤的,理应向劳动者送达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并说明理由。
劳动者被认定为工伤后,用人单位应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给予劳动者工伤待遇。工伤待遇包含:医疗费用、停工留薪待遇、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等。
中暑认定工伤的法律依据主要包含《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和《职业病防治法》等。劳动者在工作中出现中暑症状时,应依照工伤认定流程实行申请和认定。用人单位应该履行职责,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劳动者理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预防中暑事故的发生,维护自身身体健。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191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