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者在工作中面临的工伤风险逐渐增加。工伤认定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成为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关键环节。在实际操作中劳动者往往会遇到公司、社保局、人社局不认定工伤的情况。本文将从工伤认定的相关规定、不认定工伤的情形及应对策略三个方面探讨怎样应对不认定工伤的情形。
1. 工伤的定义: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起因受到的伤害或职业病。
2. 工伤认定主体:工伤认定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具体实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下简称人社局)及其下属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保局)负责。
3. 工伤认定程序:劳动者在发生工伤事故后,应该及时向所在单位报告,并由所在单位向人社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人社局在收到申请后,应该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1. 公司不认定工伤:公司作为劳动者所在单位有义务为劳动者办理工伤认定手续。但部分公司为了逃避责任,可能将会故意不认定工伤。起因有以下几点:
(1)减少企业成本:工伤认定后,企业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部分企业为了减低成本选择不认定工伤。
(2)担心作用企业声誉:部分企业认为,工伤事故会作用企业声誉故此选择不认定工伤。
2. 社保局不认定工伤:社保局作为工伤认定的具体实部门,或会出现不认定工伤的情况。原因如下:
(1)证据不足:劳动者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工伤事故发生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或是说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
(2)不合工伤认定条件:劳动者的情况不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认定条件。
3. 人社局不予认定工伤:人社局作为工伤认定的最决定部门,也会出现不予认定工伤的情况。原因如下:
(1)程序不合法:劳动者或所在单位在工伤认定期间存在程序违法疑惑。
(2)事实不清:人社局认为劳动者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工伤事实。
1. 收集证据:劳动者在发生工伤事故后理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涵但不限于事故现场照片、同事证言、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等。
2. 向社保局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者在收集到证据后,应向所在单位报告,并请求所在单位向社保局申请工伤认定。如单位拒绝申请劳动者可自行向社保局申请。
3. 向人社局申请复核:如社保局不认定工伤,劳动者可向人社局申请复核。在复核进展中,劳动者应提供充分证据,以证明工伤事实。
4. 申请仲裁或诉讼:如人社局仍不予认定工伤,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仲裁或诉讼进展中,劳动者应充分运用证据,争取自身的合法权益。
5. 咨询专业律师:在工伤认定争议应对进展中,劳动者可以咨询专业律师,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为自身争取权益。
面对不认定工伤的情形,劳动者应保持冷静,积极应对。通过收集证据、申请工伤认定、复核、仲裁或诉讼等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企业和社会各界也应关注工伤认定难题,共同推动工伤认定制度的完善,为劳动者提供更好的保障。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180619.html
上一篇:不认定工伤的情形有哪些:七种情形与四个条件详解及种类、内容梳理
下一篇:不认定工伤流程多长时间失效:探讨不同情况下的失效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