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是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伤害后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待遇的前提。在实际操作中工伤认定的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存在部分争议。本文将围绕不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医疗费用报销、用人单位责任以及相关法律规定,详解哪些情况不被认定为工伤及其法律后续影响。
(1)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劳动者自身起因造成的疾病、伤亡。
(2)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劳动者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伤亡。
(3)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劳动者因违法表现造成的伤亡。
(4)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劳动者因犯罪行为致使的伤亡。
(5)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劳动者因自杀、自残等非因工作起因致使的伤亡。
(6)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劳动者因其他非工作原因引起的伤亡。
(1)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工外出期间发生的伤亡。
(2)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工请假、探亲、出差等非工作原因发生的伤亡。
(3)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非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
不认定为工伤的劳动者所发生的医疗费用,遵循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报销。即劳动者在治疗期间,可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但不得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1)劳动者在发生意外伤害后,应及时向用人单位报告,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2)用人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工伤认定。
(3)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收到申请后,应该在规定时间内作出是不是认定为工伤的决定。
(4)如认定为不工伤,劳动者可遵循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报销医疗费用。
1. 用人单位在不认定为工伤的情况下,仍需承担以下责任:
(1)保障劳动者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2)支付劳动者在治疗期间的相关费用,如病假工资、护理费等。
(3)对劳动者实行职业复和就业安置。
2. 用人单位未履行上述责任的法律结果:
(1)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须要用人单位承担相应责任。
(2)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须要用人单位承担违约责任。
工伤认定争议在实际操作中较为常见理解不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及其法律后续影响,有助于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的人身安全,减少工伤发生的风险。同时劳动者在发生意外伤害后,应及时向用人单位报告,并依据规定程序申请工伤认定,以保证自身权益得到保障。
在此,提醒广大劳动者,理解工伤认定的相关规定,有助于在遭受意外伤害时合理 。同时用人单位应切实履行责任,为劳动者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179820.html
上一篇:'工伤认定受阻,如何依法 争取工伤待遇'-对工伤认定结果不服,该如何申诉?
下一篇:工伤认定中的七大排除情形及详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