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是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要紧环节。在实际操作中工伤认定的争议时有发生。本文将从举证责任、不认定工伤的条件和情形等方面探讨怎样去有效举证以维护职工的权益。
在工伤认定争议中一般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若用人单位不认可工伤那么用人单位需承担不认定工伤的举证责任。反之要是职工主张工伤职工则需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其伤害是在工作期间发生的。
不认定工伤的举证主要涵以下四个方面:
- 伤害与工作无关:用人单位需证明职工的伤害并非在工作期间发生或与工作无关。
- 故意表现:用人单位需证明职工的伤害是由于其故意行为致使的,如自杀、自伤等。
- 违法行为:用人单位需证明职工的伤害是由于其违法行为引发的,如违反操作规程、酒后作业等。
- 非工作起因:用人单位需证明职工的伤害是由于非工作起因造成的,如家庭纠纷、个人疾病等。
职工在工作时间(包含加班时间)内,因工作起因受到事故伤害,应该认定为工伤。
职工在工作地点(涵临时工作地点)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理应认定为工伤。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理应认定为工伤。这里的“工作原因”涵工作进展中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职工在合以上三个条件的情况下,还需依照工伤认定程序实行申报和认定。若用人单位不认可工伤,职工可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以下七种情形,用人单位可不认定工伤:
1. 职工故意造成的伤害:如自杀、自伤等。
2. 职工违法行为造成的伤害:如违反操作规程、酒后作业等。
3. 职工犯罪行为造成的伤害:如职务侵占、故意破坏等。
4. 职工因疾病、非工作原因引发的伤害:如家庭纠纷、个人疾病等。
5.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但未在规定时间内申报工伤。
6. 职工在非工作时间内,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
7. 职工在非工作地点,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
职工在发生工伤事故后,应立即收集相关证据,涵但不限于:
- 事故现场照片:拍摄事故现场,以证明伤害发生在工作期间。
- 目击者证言:寻找现场目击者,获取证言支持工伤认定。
- 医疗证明:提供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诊断书、病历等证明材料。
- 工作记录:提供工作日志、考勤记录等,证明受伤时正在工作。
职工在收集到相关证据后,应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在申请期间,要详细说明事故经过、受伤原因等,并提供相关证据。
如用人单位不认可工伤,职工可寻求法律援助。专业律师将依照具体情况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帮助职工维护权益。
若工伤认定结果不合职工预期,职工可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复议和诉讼期间,要充分准备证据,阐述工伤认定的合理性。
工伤认定争议中,有效举证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关键。职工在发生工伤事故后,要积极收集证据,申请工伤认定,寻求法律援助,通过复议和诉讼途径争取权益。同时用人单位也应依法履行职责,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共同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179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