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工伤赔偿是对劳动者在工作中因工受伤、患职业病或在工作中死亡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工伤认定往往存在争议,造成部分劳动者无法获得应有的赔偿。本文将围绕工伤认定争议探讨不认可工伤赔偿怎样通过法律途径 与起诉的疑问。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认定应该合以下条件: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起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等意外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疾病防治、职业健检查等活动受到伤害的;
(4)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是说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1)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申请后,应该在15日内实行审查,对合条件的,予以受理;
(3)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工伤认定申请实行审核必要时可实行调查核实;
(4)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理应在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和用人单位。
1. 工作时间、工作场所不合工伤认定条件;
2. 受伤起因与工作无关;
3. 申请人无法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工伤情况;
4. 用人单位提出异议,并提供证据证明受伤情况不合工伤认定条件。
三、不认定工伤可起诉吗?
依据《人民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劳动者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在工伤认定争议中,劳动者能够起诉。
(1)劳动者在收到工伤认定决定书之日起6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人民法院理应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7日内决定是不是受理;
(3)人民法院受理后,理应在6个月内审结。
《人民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公民、法人或是说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表现不服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其自身权益的具体行政表现不服的;……”
在工伤认定争议中,假如人民法院判决撤销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工伤认定决定劳动者能够向用人单位主张赔偿。
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赔偿涵以下项目:
(1)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伙食补助费;
(2)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
(3)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4)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事宜;
(2)协商不成,劳动者能够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裁决后,劳动者能够向人民法院起诉。
五、不认定为工伤怎么办?
劳动者在工伤认定期间,应该积极收集证据,包含:
(1)工作证明、工资条等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
(2)事故现场照片、视频等证明工伤情况的证据;
(3)医疗机构出具的病历、诊断证明等证明受伤情况的证据。
在工伤认定决定作出后,劳动者对结果不服的,能够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在人民法院撤销工伤认定决定后,劳动者能够向用人单位主张赔偿。
在工伤认定争议中,劳动者理应充分理解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收集证据,通过法律途径 。在起诉进展中,要注重诉讼时效,合理选择诉讼策略争取自身合法权益。同时用人单位也理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权益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179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