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工伤是指在工作进展中因工作起因受到的伤害或是说患职业病。工伤的认定对劳动者对于具有要紧意义一旦被认定为工伤,劳动者就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包含医疗费用报销、伤残补助、工亡补助等。在实际操作中,并非所有的工伤都能得到认定。那么不予认定工伤之后劳动者该怎么办呢?本文将从赔偿与起诉两个方面实行解析。
不予认定工伤的赔偿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公平原则。在赔偿进展中,要充分考虑双方当事人的利益,确信赔偿结果的公平合理。
(2)合理原则。赔偿金额应依据劳动者的实际损失来确定,既要考虑劳动者的损失也要考虑用人单位的负担能力。
(3)协商原则。在赔偿进展中,双方当事人应充分发挥协商作用,达成赔偿协议。
不予认定工伤的赔偿范围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医疗费用。劳动者因工作起因受到伤害,未能认定为工伤,但实际产生了医疗费用,用人单位应该承担医疗费用的赔偿责任。
(2)误工费。劳动者因伤无法正常工作,用人单位应遵循劳动者的工资标准支付误工费。
(3)护理费。劳动者因伤需要护理用人单位应支付护理费。
(4)残疾赔偿金。劳动者因伤引发残疾,用人单位应支付残疾赔偿金。
不予认定工伤的赔偿程序如下:
(1)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申请。
(2)用人单位对赔偿申请实行审核,并与劳动者协商赔偿事宜。
(3)双方达成赔偿协议后,签订赔偿协议书。
(4)用人单位依照赔偿协议书支付赔偿款项。
不予认定工伤的起诉条件主要涵以下几点: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2)劳动者在工作进展中受到伤害或是说患职业病。
(3)劳动者未能认定为工伤。
(4)劳动者对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不服。
不予认定工伤的起诉程序如下:
(1)劳动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提交相关证据。
(2)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实审理。
(3)人民法院依照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
(4)判决生效后,劳动者可申请强制实行。
不予认定工伤的起诉时效为1年,自劳动者知道或应该知道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之日起计算。
不予认定工伤之后,劳动者可以从赔偿与起诉两个方面寻求救济。在赔偿方面劳动者可须要用人单位承担医疗费用、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损失;在起诉方面,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争取自身的权益。劳动者在 期间,要充分理解相关法律法规,合理运用法律手,维护本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用人单位也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共同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171681.html
上一篇: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不服:对《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不服后的处理及赔偿问题
下一篇:工伤认定结果:不合工伤标准,不予认定为工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