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工伤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起因受到的伤害或患职业病。工伤认定对受到伤害的劳动者而言至关必不可少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是不是能获得相应的工伤赔偿。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劳动者的工伤申请会遭到不予认定的结果。那么不予认定工伤之后劳动者应怎样去应对呢?本文将从赔偿疑问、起诉可能性以及决定解析三个方面实行探讨。
不予认定工伤意味着劳动者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在这类情况下,劳动者可需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依照《侵权责任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在以下情况下应承担赔偿责任:
(1)劳动者在履行工作职责期间受到伤害,用人单位未履行安全生产职责,造成劳动者受到伤害的;
(2)劳动者在履行工作职责进展中受到伤害,用人单位未及时救治,造成劳动者伤情加重的;
(3)劳动者在履行工作职责进展中受到伤害,用人单位未依照规定为劳动者办理工伤保险的。
在赔偿金额的确定方面,劳动者可参照以下标准:
(1)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伙食补助费等实际发生的费用;
(2)误工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依照劳动者受伤程度和损失情况计算的赔偿金额;
(3)精神损害赔偿金,依据劳动者受到的精神痛苦程度和作用范围确定。
劳动者在遭受工伤伤害后,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书面赔偿请求。用人单位应在收到请求后15日内作出答复。如用人单位拒绝赔偿或劳动者对答复不满意劳动者能够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能够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者在工伤认定被不予认定后,可起诉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劳动者能够起诉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不履行工伤认定职责或认定错误的行政表现;
(2)用人单位:劳动者能够起诉用人单位不履行赔偿责任;
(3)工伤认定委员会:劳动者能够起诉工伤认定委员会的决定错误。
劳动者在起诉前,应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在收到仲裁申请后60日内作出裁决。如劳动者对裁决不服,能够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者在工伤认定被不予认定后,应在以下时间内提起诉讼:
(1)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起诉:应在收到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之日起6个月内提起;
(2)对用人单位的起诉:应在受伤之日起1年内提起;
(3)对工伤认定委员会的起诉:应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3个月内提起。
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书应涵以下内容:
(1)劳动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等基本情况;
(2)工伤认定的事实和依据;
(3)不予认定工伤的理由和依据;
(4)决定书的生效时间和送达形式。
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书应送达劳动者本人及其所在单位。送达办法包含直接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等。
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书生效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应遵循决定书的内容实。如劳动者对决定书不服可依法提起诉讼。
不予认定工伤并不意味着劳动者无法获得赔偿。劳动者在遭遇此类情况时,应积极寻求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用人单位也应依法履行赔偿责任保证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169099.html
上一篇:工伤认定决定书未予认可情形下必备的详细记载要素
下一篇:工伤认定与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详解:含义、原因及法律后果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