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我国工伤认定中的“48小时之限”一直饱受争议。近期多起职工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经抢救超过48小时后死亡被认定为工伤的案例引起了社会热议。本文将围绕“48小时无法认定工伤”的应对、赔偿及更高法废除认定规定实解析。
依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15条之一项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应视同工伤。在实际操作中48小时工伤认定规定往往因为时间限制过短造成劳动者无法得到及时、公正的认定。
一方面有观点认为,48小时之限过于僵化,不能完全反映职工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引发的伤亡情况。如2020年期间,武汉市武医院园街社区第二生服务中心主管护师沈蓓昏迷100多天,其情况合48小时内工伤认定的条件,但超过了48小时,引发无法认定为工伤。
另一方面,有观点认为,48小时之限是为了防止滥用工伤认定,保障工伤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倘若消除48小时限制,或会引发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压力增大进而作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
对48小时无法认定工伤的案例,劳动者及其家属可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重新鉴定。在申请期间,劳动者应积极收集证据,涵工作证明、抢救记录等,以证明其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引起死亡。
若是48小时无法认定工伤,劳动者及其家属可以寻求以下途径实赔偿:
(1)单位赔偿:依照《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未遵循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的,理应向劳动者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劳动者可须要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民事赔偿:劳动者能够依据《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向用人单位提起民事诉讼,需求其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3)社会救助:对无法认定工伤的劳动者,可向当地民政部门申请社会救助,如更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
针对48小时工伤认定规定的争议,更高人民法院于2021年发布《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难题的解释(一)》,废除了《工伤保险条例》第15条之一项关于48小时工伤认定的规定。
更高法的这一举措意味着,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不再以48小时为限认定工伤。这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减轻其家庭负担,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废除48小时认定规定并不意味着所有突发疾病死亡的情况都可认定为工伤。在具体案件中,仍需结合职工的工作时间、工作岗位以及疾病起因等因素实行综合判断。
48小时工伤认定规定的废除,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同时也给工伤保险制度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今后的实践中,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工伤保险基金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信工伤认定的公平、公正、合理。同时劳动者也要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升级法律意识,为自身的工伤认定提供有力证据。
编辑:2024工伤-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tsxnews.com.cn/2024falv/gspcgongshang/147082.html
上一篇:48小时内能否快速认定工伤及死亡情况的工伤认定流程
下一篇:工作期间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工伤认定条例中48小时之内与之外的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