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停息挂账作为一种特殊的债务解决形式,在金融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民法典》中并未直接规定停息挂账的具体条款。为了规范金融机构的个性化停息挂账业务保障业务合规开展,本文特制定《个性化停息挂账条例》。本条例旨在明确个性化停息挂账的适用条件、操作流程及监管措施,为金融机构和借款人提供明确的指导。
1. 本条例适用于我国境内的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开展的个性化停息挂账业务。
2. 本条例所称金融机构,包含银行、信用合作社、消费金融公司等。
3. 本条例所称借款人,包含个人和企业。
1. 借款人因特殊起因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且具备恢复正常还款能力的可能性。
2. 借款人向金融机构提出停息挂账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3. 金融机构按照借款人的实际情况,认为有必要采纳停息挂账方法实施债务解决。
1. 借款人向金融机构提出停息挂账申请,提交以下材料:
(1)借款人身份证明;
(2)借款合同及还款计划;
(3)借款人财务状况说明;
(4)借款人还款能力证明;
(5)其他金融机构须要的相关材料。
2. 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申请实行审查必要时可须要借款人提供补充材料。
3. 审查通过后金融机构与借款人签订个性化还款协议。协议内容包含:
(1)停息挂账期限;
(2)还款金额及期限;
(3)还款办法;
(4)还款保障措施;
(5)其他协定事项。
4. 金融机构遵循协议预约,将借款人的债务实行停息挂账应对。
5. 借款人在停息挂账期间,应遵循协议约好的还款计划准时还款。
6. 借款人恢复正常还款能力后,金融机构将债务恢复正常还款状态。
1. 监督机构应加强对金融机构个性化停息挂账业务的监管,确信业务合规开展。
2. 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个性化停息挂账业务的操作流程。
3. 金融机构应定期向监督机构报告个性化停息挂账业务开展情况。
4. 监督机构对金融机构的个性化停息挂账业务实行定期检查,对违规表现实行解决。
1. 金融机构开展个性化停息挂账业务进展中,如发现违规表现,监督机构有权需求金融机构立即整改。
2.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金融机构,监督机构可选用以下措施:
(1)警告;
(2)罚款;
(3)暂停办理个性化停息挂账业务;
(4)吊销金融许可证。
3. 对涉及违规的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监督机构可视情节轻重,选用以下措施:
(1)警告;
(2)罚款;
(3)暂停从业资格;
(4)撤销从业资格。
1.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条例解释权归监督机构所有。
3. 本条例的实施细则由监督机构另行制定。
通过制定《个性化停息挂账条例》,旨在为金融机构和借款人提供明确的指导,规范个性化停息挂账业务的开展,保障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在实施进展中,金融机构和借款人应严格遵守本条例的规定共同努力,实现债务应对的公平、公正、合规。
Copyright © 2000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